青海新闻网讯 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省各级分类医疗机构都启动了发热门诊,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现的感冒发烧病例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诊断治疗。各医院都在醒目位置设立了预检分诊处,并配备了专门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开展测量体温、免费发放口罩、初步登记等工作。近几天,不时有发热病人前来就诊,经过严密检查诊断,多为感冒发烧等原因引起的普通病例,少数为肠道传染病,没有发现疑似病例。我省确定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和留观定点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传染病医院为患者筛查和疑似病例收治医院,确诊病例全部转往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 tujian.org
5月11日,我国内地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引起我省卫生部门和疾控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很多群众的高度关注,为此,记者走访了西宁地区部分医院,并采访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甲型H1N1流感如何感染、传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患者多数年龄在25~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但也应关注老人和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般在外界空气中存活2个小时左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明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食用猪肉能否感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种病毒之所以名为“甲型H1N1流感”是由于其表面蛋白与一种经常感染猪的病毒极为相似,此前科学家在猪体内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特殊的病毒,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 tujian.org
4、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和表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烧、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 tujian.org
6、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如何照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不管是从商店购买还是家中自制的遮盖物,都应在每次使用后丢弃或用适当方法彻底清洁;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所居住的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7、如果自己认为需要医学治疗,应该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例如自己最近去过暴发这种流感的某个国家,然后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特效药,但如果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特殊人员和场所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国人员:中国公民前往发生甲型H1N1流感地区商务和旅行时,应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如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或在出国前10天内曾经与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紧密接触的人员,不应外出旅游。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外出回国人员:从发生甲型H1N1流感地区回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从发生甲型H1N1流感地区回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作者:李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寻求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