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奶业:去浊存清回归健康发展之路 |
2009-04-30 |
|
新华社消息 最近两个多月以来,由于政府加强行业整顿与监管、企业健全乳品质量保证体系等原因,内蒙古各地消费者逐渐对乳制品恢复信心,乳品市场正在回暖,奶业已基本实现去浊存清,逐步回归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内蒙古对乳品生产企业从原料收购到成品出厂实行全程监管,对企业产品严格实行逐批检验制度,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让出厂。 内蒙古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标准,明确规定奶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合作社开办,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整合生鲜奶加工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按照有关要求,内蒙古乳品生产企业对其他现有奶站采取直管或托管,对奶牛饲养、疫病防治以及原奶采集、贮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和安全监控,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产品信息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为进一步保障奶农利益、提高原料奶质量,内蒙古乳品生产企业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通过奶牛合作社将大量原本分散的奶农与公司进行直接连接,实行集中饲养、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销售,建立奶农、乳品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保证了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 9月下旬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普通乳粉、其他配方乳粉和液态奶进行多次三聚氰胺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伊利、蒙牛等企业的产品均符合相应的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目前,内蒙古乳品生产逐渐恢复正常,销量达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李云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