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讯(阎红 记者 张曦尧)国家新医改后,辽宁省将医疗改革的突破口定位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与省内9家县级医院“联姻”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也积极探索技术协作医院服务模式,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目前,辽宁省44家县医院,已超过半数实现了城乡医院“手牵手”,努力破解农民看病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12日一大早,张大姐就在朝阳北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焦急期盼着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的到来。几天前,她的母亲因车祸造成脑外伤在北票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如今仍昏迷不醒,当她听说该院成为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协作医院并于当天举行挂牌仪式,城里大医院的专家还要来会诊,一下子就感觉自己母亲有希望了。跟张大姐的心情一样,北票市十里八村的老百姓早早赶到医院,他们自觉有序地在每个义诊诊台前排好了队,目的就是想让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们给看看病。而在北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部分病房里,辽医附属一院的专家们带领着当地的医护人员在进行着医疗示范查房,许多疾病在专家的点拨下使当地医生茅塞顿开,而专家也进一步了解到当地医疗水平最薄弱的环节在哪儿。令人欣慰的是,类似的义诊和查房以后不再是走过场、一阵风。能在家门口儿让大医院的专家看病,着实让农民高兴不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罗俊生介绍,与县级医院建立协作医院,是体现省级医院所代表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作为公立医院就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县级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给农村群众提供就医实惠。合作的内容是以医疗技术为主体的纵向多层次合作;合作的方向是通过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目的就是发挥大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选派专家定期到县医院出诊、授课、示范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免费培训医务人员、远程会诊、指导开展特殊手术、新手术和新业务等等,以带动区、县级医院技术和人才的培养,以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使我们国家的医改方案真正惠及到老百姓,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已不稀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家技术协作医院--庄河中心医院院长李明慧告诉记者:“医疗队伍、技术、设备堪称一流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附属一院,日门诊量高达4000余人,别说老百姓去市内的大医院找专家看病难,就连我自己帮朋友联系大医院专家都十分不容易,有时住院预约一排就是半个多月。现在,我们成了大医附属一院的技术协作医院,我们不仅帮患者找专家看病方便了,而且我们的医疗、管理骨干人员还可以得到免费培训,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能够在大医院的帮助带动下得到提高。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认为,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医改难点之一。一个新的制度改革,尤其是与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医疗问题,新制度究竟能给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实惠,这才是人们最关注的。过去进行卫生资源整合,主要是城市医院和企业医院的横向整合,比如把二级医院变成社区医院。为此,辽宁省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差距。具体做法为,以县医院为龙头,推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在县乡村一体化的基础上,再加上省和市两级,争取在一年的时间内,用全省最精锐的医疗“部队”,直接和贫困县的县医院“牵手”,将上面的“油”加到下面去。从而使城市卫生资源能够切实辐射到农村,真正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差距。中国医大一院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具有优良资源的城市大医院向农村县医院延伸的举措,中国医大一院与农村县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也成为辽宁省推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样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辽宁省实施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主要是按照属地化原则,将中国医大一院、大连医大一院、辽医一院等省级医院和所在地区的市县医院以技术为纽带结成协作关系。其资源可以双向流动,从而将省、市、县、乡、村五级医院纵向整合,使得优良的医疗资源和优良的卫生人才资源能够“下沉”。 真正使农民群众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