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现场会在沈举行 张文岳王
2009-07-17
  6月9日至10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现场会在沈阳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岳,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tujian.org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从实际出发,坚持公益事业走公益渠道的原则,依托已覆盖全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以广播和点播两种方式,传输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使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目前,全省226万农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收看文化信息。6万个基层服务点和近50万农户可通过多种点播方式收看文化信息。到6月底,有100万农户可以点播收看文化信息。我省实施的“广电模式”,成本低、效果好、进程快、安全便捷,成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和文化惠民服务的创新工程。

tujian.org

  张文岳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在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下,辽宁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中,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精品创作生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电模式”规划,健全传输网络,不断丰富文化信息资源,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一项长效惠民的优质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太华在讲话中指出,辽宁省依托广电网络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为这一工程进入千家万户找到了一个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路子,也为广电网络由单一走向面向全社会的融合服务创造了全新的应用模式。这是一次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广播电视农村公共服务开辟了新领域、拓展了新空间。全国广电系统要积极学习推广辽宁经验,加快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搭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电视服务“三农”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蔡武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推广辽宁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探索适合辽宁本地实际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以覆盖面广、建设进程快、传输安全稳定、服务便捷贴近、资源整合力度大的特点和优势,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希望辽宁省在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中,继续完善做法和经验,为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出席会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委副书记张成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江,副省长滕卫平出席会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长、广电局长共近100人参加会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成交量蹿升40% 上半年沈阳郊县房卖火了
    ·辽宁大连市为企业实行面对面和点对点服务
    ·沈阳20条新政再降创业门槛
    ·辽宁省正在对传销进行“大扫除”
    ·辽宁省今后申请行政复议更方便更透明
    ·沈阳限期办结1271起陈案
    · 2008年辽宁检出职业禁忌1716名 疑似职业病
    · 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央企与地方联手保
    · 社区工作成抢手岗位 大学生社区就业“感觉
    · 观演逾5万人次 优秀剧(节)目演出季精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