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笔/李天舒/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制图/董昌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波及全球,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每个行业或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利影响和冲击。危机造成的困境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企业却有不同的表现,差别就在于企业面对危机的眼界、心态以及抵御风险和调整应变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生机和良机就孕育在危机中。危机过后会形成新的经济秩序和企业生态面貌,危机从来都是催生新技术、产生新的供给和需求、成就新的行业巨头企业的转折和契机。如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的三星集团就在残酷的企业洗牌中,从低端消费电子制造商逐渐壮大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型企业。目前,辽宁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巨型企业,装备制造业的一些行业排头企业虽然销售收入已超过百亿元,但掌控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有待提升。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载体,富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前瞻性地关注和谋划未来,牢牢把握住危机中蕴藏的一些有利因素,提前有所准备和作为,力争厚积薄发,在危机过后脱颖而出,抢占长期发展的优势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一,危机之时,是企业转型和自我完善的良机。选择市场经济就必然要面临周期性调整问题,周期性调整又有望带来创新和变革,激发企业经济组织的市场活跃程度。因此,危机也是企业寻求和创造新的发展平台、通过管理升级强化竞争力的机会。企业在危机中重新明确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目标市场、产品研发、成本核算、内部流程、市场营销渠道等业务的战略审视和再定位,找到自我突破的路径,会使企业的产品结构、管理机制更趋合理。通过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强化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定价权,会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行业晋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二,逆经济周期性调整扩张发展,对渴望做大做强的企业是难得的机遇。经济不景气的非常时期,往往也是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产业重新布局的时期。逆周期进行项目建设,是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动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一方面,扩大内需和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等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政策机遇,使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行业投资价值日渐清晰,有利于企业更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投资机会,通过项目建设为开拓新市场和应对行业升级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低成本扩张的市场机遇,也是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发展低迷期,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的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原材料成本、开发建设成本、贷款利率等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有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增强盈利预期,为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三,金融危机带来更多的兼并收购,有利于企业运筹帷幄进行战略布局。随着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拥有强大网络、品牌以及基础资源的并购对象逐渐出现,同时企业估值缩水,资产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国家已实施财税、金融等多种政策措施,体现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心和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财务稳健、现金充足、拥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国内外战略互补性企业或资源,迅速提升自身实力。例如,并购国外研发型企业,收购拥有自主品牌或自主营销渠道的企业,投资入主拥有石油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企业等。通过获取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做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在一些重要行业、重要产品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也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能否实现从“危机”到“机会”的嬗变,取决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有效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创造的重大机会,通过结构提升、自主创新、塑造品牌应对挑战。政府要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技改、创新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助推企业强身健骨发展壮大。也要引导企业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以进取的姿态参与新一轮的资本、资源和市场整合,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在危机过后,才能形成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企业,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到前面,并走得更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