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我的眼睛赠给您 辽宁自愿捐献者在行动
2009-07-17

  人最需要别人为他做些什么?一段动情的鼓励、一笔丰厚的资产还是一点睿智的人生经验。对于黑暗中苦苦摸索的盲人,一片永久的明亮,或许才是他们最刻骨铭心的期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点击放大此图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俱乐部成员合影。杨东文,40岁,北站分局保安公司,第二排左属第一位。高子华,73岁,铁西环卫局,第一排左属第一位。金诚,84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第一排左属第四位。于佐良,79岁,沈阳变压器厂,第二排左属第三位。任秀珍,72岁,沈阳四院,第一排左属第三位。常庆兰,79岁,沈阳二中,第二排左属第二位。田福桁,83岁,东药职工医院,第一排左属第五位。高志宽,85岁,沈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第一排左属第五位。吴梅臣,72岁,铁西商业局,第一排左属第六位。汪寒光,60岁,沈阳冶炼厂,第二排左属第四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在中国,内角膜病致残致盲者200多万人,但目前每年仅有700多位病人能进行角膜移植术,大多数病人只能在黑暗中遥遥无期地等待,而原因就是眼角膜严重不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于佐良老人79岁,被称作“沈阳倡导遗体捐献第一人”。工人出生的于老身体硬朗,绷紧的脸部线条透着执着和坚持。他说,一个完好的眼角膜可以让6个人重见光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点击放大此图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5月16日,严哲从杨东文手里接过旗帜,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

tujian.org

  碰到新的朋友,老人就会拉着对方的手,语速很快的讲述着郁积在心中的感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于老的女儿进入病患晚期,老人反反复复在病房外踱着步,思来想去在考虑如何说“捐献”那句话。他鼓足勇气站在女儿病床前,但就是咬着嘴唇,支支吾吾的讲不出来。女儿快人快语,“爸爸,不用说,不就是捐献角膜和议题吗?没问题,我同意。”但冷冰冰的现实浇灭了理想的热情,从上午8点到下午2点,医院把老人拒之门外。眼角膜采集的最佳时间是逝后的6小时。2005年,一位捐献志愿者逝世,于老连夜拨打电话,和一位相熟的医院主任说明情况,希望可以尽快采取措施保住眼角膜。深夜里,对方不耐烦地挂上了电话。

tujian.org

  亲人、朋友的遭遇让于佐良老人彻夜难安,老人这个时候想到了专科医院——何氏眼科,他说,“何氏名气大,有声望。我要去那里试一试。否则,我死了,捐献工作谁来做?”事先没有联系,于老带着老兄弟们找上门去,讲明来意,何氏的王天华副院长热情地接待了老人们。她当场表态,“对于这样的善举,我们一定支持。”十多年来凝结在老人心中的坚冰在这一刻开始消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点击放大此图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丹东爱心协会的“我奉献,我快乐”徽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12月,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俱乐部在沈阳成立。于佐良、杨东文、汪寒光和他们的十几位老兄弟,签下了捐献角膜的公证书,用默默的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关爱。据杨东文介绍,目前辽宁已有近4000多人在公证部门进行了捐献遗体公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年来的碰壁、冷漠、委屈随着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一扫而去。杨东文说,4年多来,从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到一天内可接2、3个咨询电话。团队当中的志愿者用不懈的努力一点点拂去世俗的偏见和评价。杨东文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

tujian.org

  盘锦女孩梁良在过生日的时候找到了于老。在何氏眼科,她用捐献眼角膜作为礼物送给自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志宽老人97年就做了遗体捐献公证,现在还能一口气做上60个俯卧撑。他说,人生不过几十年,去的时候,一根头发丝你也带不走,应当实实在在为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地震一周年的时候,老兄弟又纷纷解囊,献上了一颗颗沉甸甸的爱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诚老人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汽车兵,惨烈的战争让他知道医疗捐献的重要性。他说,“我捐献眼角膜给他人,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5月16日,严哲从杨东文手里接过旗帜,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丹东分部正式成立。据介绍,严哲是丹东第一个进行捐献遗体公证的志愿者。这个朴实的丹东司机话语不多,开口闭口就是一个词“爱心”。丹东爱心协会振安分会鲍华念叨着,人就应还活着的时候献爱心,死了也应当献爱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共4页。 1 2 3 4 :

     相关链接
    · 成交量蹿升40% 上半年沈阳郊县房卖火了
    ·辽宁大连市为企业实行面对面和点对点服务
    ·沈阳20条新政再降创业门槛
    ·辽宁省正在对传销进行“大扫除”
    ·辽宁省今后申请行政复议更方便更透明
    ·沈阳限期办结1271起陈案
    · 2008年辽宁检出职业禁忌1716名 疑似职业病
    · 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央企与地方联手保
    · 社区工作成抢手岗位 大学生社区就业“感觉
    · 观演逾5万人次 优秀剧(节)目演出季精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