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外埠生源的毕业生可先在沈阳落户后找接收单位
2009-07-17
  ——访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

  沈阳日报讯(记者肖江)沈阳取消了对高校毕业生落户的限制,外埠生源的毕业生可先落户后找接收单位。5月13日,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局按照“政策拉动,活动牵引,空间优化,潜力释放”的方针,出台了十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沈阳对各类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一律取消落户限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只要愿意到沈就业,可先办理落户,后找接收单位。接受国家普通中等以上教育,取得中专以上层次学历证书,在沈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毕业生,可办理就业及落户手续。今年,沈阳为配合拉动房地产市场,也进一步放宽了军队转业干部落户的限制,取消了原来的“军队转业干部在买房后,父母或配偶落户满两年后方可进沈安置”的规定,实行“军队转业干部在沈购房即可接收安置”的新规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2009年度军转干部中,目前已有20多名军转干部在沈阳购房和落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十条优惠政策分别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降低外埠生源毕业生就业的门槛,可先落户后找接收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允许外埠生源毕业生来沈创业并享受优惠。为符合条件的外埠生源毕业生发放《自主创业证》,享受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tujian.org

  三、扩大毕业生享受“八项免费”服务的范围。将过去只针对沈阳生源毕业生的“八项免费”服务(例如免费办理落户手续,免费求职登记等)扩大到外埠生源毕业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组织开展“双百”招聘活动。组织百家用人单位到百所高校招聘毕业生。将服务窗口前移到用人单位和院校,由“等着招”变为“上门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吸引外埠生源毕业生来沈参加就业见习并享受优惠政策。帮助推荐见习单位,并动员其留在沈阳工作。今年,全市新增就业见习单位100家,总数达到600家,预计帮助8000名毕业生参加各类就业见习培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以“三个贯通”为平台,吸纳辽宁中部八城市毕业生选择沈阳就业安家。按照“思想贯通、政策贯通、信息贯通”的人事人才工作思路,预计在去年基础上多引进、吸纳、留住3万名左右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七、加大外国专家在沈购买住房力度。借鉴北京、大连等城市的经验,由政府投入,筹建外国专家公寓,为外国专家在沈购房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为引进留学人员适当增加购房补贴。按照沈阳住房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由用人单位优先解决,也可将其他优惠政策转变成买房的补贴政策,增加留学人员在沈就业和买房的吸引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九、对引进的各类高端人才给予安家补助费。由市财政或用人单位一次性给予20—50万元补助,以契约的形式规定在沈工作的年限,引导高端人才选择在沈阳居住。对市级以上优秀专家来沈工作的,参照执行货币化分房的有关政策,面积标准控制在建筑面积140平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放宽在沈购房的军转干部接收和安置条件。除了目前军转干部接收和安置的政策规定外,凡愿意到沈阳事业单位安置的干部,还可采取先购房后安置的办法来安排和处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成交量蹿升40% 上半年沈阳郊县房卖火了
    ·辽宁大连市为企业实行面对面和点对点服务
    ·沈阳20条新政再降创业门槛
    ·辽宁省正在对传销进行“大扫除”
    ·辽宁省今后申请行政复议更方便更透明
    ·沈阳限期办结1271起陈案
    · 2008年辽宁检出职业禁忌1716名 疑似职业病
    · 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央企与地方联手保
    · 社区工作成抢手岗位 大学生社区就业“感觉
    · 观演逾5万人次 优秀剧(节)目演出季精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