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丹东正在描绘一幅壮阔的蓝图:北黄海经济带呼之欲出,丹东新区、丹东和东港同城化建设紧锣密鼓,“西进东联”战略推进步伐加快,“大丹东”雏形初具……今年前4个月,丹东经济呈现出逐月好转、增速逐月加快、效益逐渐提高的良好态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是丹东的“落实年”,也是实现丹东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东北东部铁路、丹通、丹海高速公路,鸭绿江西水道整治以及本钢80万吨不锈钢、大豆深加工项目等一大批重要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工业项目,今年都要大规模地开工建设,这在丹东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此,丹东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政策,保证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资本转移,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启动停产企业。到目前,丹东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的136户企业已重新启动生产,占全部停产企业的62.1%。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此同时,丹东以加快实施丹东东港同城化为突破口,以临港产业园区和新区建设为核心,以港口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动,以“西进东联”实现丹大(丹东、大连)、东北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方向,以建设“大丹东”为目标,全力推动北黄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依据“组团推进,两点启动,逐步向中间发展,最终连接成片,实现港城一体”的发展思路,丹东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将其打造为北黄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和先导区,初步形成钢铁、物流、造船、石化、高新技术、环保、造纸等新支柱产业,巩固了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借助辽宁沿海大通道和丹大客运专线,丹东主动接受大连的辐射,大力推进与大连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同时,丹东还以打造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为主线,加快港口的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发挥在东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窗口和龙头作用。今年以来,丹东港新建的3座5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使港口吞吐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庙沟、大东港新港池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庙沟港池1号—4号万吨级深水泊位、南2号10万吨级多用泊位、南3号10万吨级化工泊位等泊位都已开工建设,25万吨筒仓、10万平方米平仓和500万平方米货场建设全速推进,为加速实现“大丹东”的战略构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