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房地产市场总体表现良好,运行情况比预想的要好。”5月11日,市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市房地产开发研究会会长范翰章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良性指标”支撑房地产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判定沈阳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可以用主要运行指标衡量。第一,1至4月份全市商品房供销比为1:1.58,即商品房销售面积大于商品房批准入市面积58%。这相当于今年前四个月商品房批准入市的面积全部销售,此外又消化了去年库存的商品房100多万平方米。第二,1至4月份商品房投资销售比为1:0.81。按照国内专家认定,投资销售比1:0.70就是良好。第三,1至4月份商品房空置率仅为8.6%。按专家的意见,空置率12%为警戒线。第四,去年底,沈阳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9.02平方米,达到了全国城镇人口平均住房建筑面积标准。第五,1至4月份沈阳批准入市商品住宅每套平均面积为85.27平方米,实际销售商品住宅每套平均面积为88.21平方米,套型面积供求结构基本合理,完全符合国家要求。第六,1至4月份全市商品房销预售价格为3891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4.9%;其中商品住宅销预售价格为361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23%。商品房价格基本上处于平稳运行、稳中略升的良好态势。第七,1至4月份二手房市场由多年的负增长为正增长,商品住房一二级市场的比率达到了1:0.57,比去年上升了22个百分点。第八,去年每户购房80平方米的房价收入比从2000年的11.16下降为5.49,符合国际3至6倍的标准。第九,1至3月份房价与GDP增长比率为0.55,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增长比率为0.67。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项指标比率都低于1,说明沈阳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是良好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数据表明,沈阳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平稳的、理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是一个全国少有的健康、良性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基本上实现了‘三市’的市场,即市场、市民、市长和谐共建的房地产市场。”范翰章介绍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沈阳市房地产后发优势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全同步性,决定了沈阳房地产明显的后发优势。”范翰章介绍说,全国本轮房地产发展周期起步于1998年。而由于历史原因,沈阳房地产市场启动于1999年,之后又进行了三年整顿,2004年才进入了本轮发展周期的高潮期,这比全国晚了5年。这为近几年和今后快速发展积累了很大的空间。当前沈阳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良好、市场需求旺盛、25条房地产新政效应凸显,使沈阳房地产市场成为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投资洼地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内知名的30家开发企业已经有70%以上在沈阳有开发项目;当前全国的房地产大盘主要集中在沈阳。本报记者 彭跃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