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江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加强气象现代化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
2009-05-15

  本报讯 首席记者傅云报道:4月14日,省委书记苏荣和随行的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副省长熊盛文,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来到省气象局,就搞好汛期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进行调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14日,省委书记苏荣到省气象局调研。本报记者周霖摄 tujian.org

  苏荣来到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环境遥感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气象影视中心、专业气象服务室等部门,与专家进行交流,详细了解我省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等情况,对他们开展生态气象服务,积极参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调研中苏荣强调,气象是人类了解气候变化的眼睛,是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信息,是经济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现代工具。气象部门是国家的重要部门,防灾减灾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气象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各级气象部门和广大气象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的能力,为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荣说,这些年,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和广大气象工作者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开展多种气象服务,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今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气象部门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天气实况和未来天气预报,为各级党委政府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调研中,苏荣听取了省气象局、省防总对今年全省汛期气候预测、防汛工作等汇报,并就进一步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荣说,近年来我省天气气候持续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是防灾减灾的第一要素、第一道关,最为关键。当前,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防汛,气象预报的准确程度、及时程度,决定着我省科学防汛抗洪的水平,也对全省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加强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不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准确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更好地为防汛防灾服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荣指出,气象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一条重要措施,是低成本、高回报的科学方式。我们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做法。我们要加快人工增雨基本建设,扩大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人工增雨的措施,创造条件建立我省人工增雨基地。同时,气象部门要积极参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运用气象综合观测网、卫星遥感监测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分析,为我省实施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依据和气象保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荣指出,气象是公益事业,要更好地为社会、为百姓服务。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履行好社会责任,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发布天气预报。新闻媒体和网络通讯等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免费刊发播发公共气象信息,对灾害性天气要随时滚动发布,更好地为社会和百姓提供气象服务。

tujian.org

     相关链接
    ·“找工作比想象中简单”
    ·江西展开“无线城市”建设
    ·江西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建立友好省州关
    ·“江西三峡”梦将圆 峡江水利枢纽4月有望获
    ·江西企业进军创业板遇尴尬
    ·南昌存量房交易今起网上备案
    ·清明好踏青游人喜“闲”游 江西旅游产品涨
    ·江西省大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困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