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江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改善民生破题,看瓷都和谐兴市(上)-民生,和谐,景德镇-江西新闻
2009-05-15

  “跑不过刘翔,但绝不能跑不过CPI。”坊间流传的这句笑谈多少反映了物价上涨后人们对生活的担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月下旬,记者来到珠山区瓷器街社区75岁老人王兰芝的家。当记者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时,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她不停地念叨:“这几年,市里落实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特别是连续三年增加退休工资,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王兰芝高兴地说。今年,她的退休金达到了每月800多元的“历史最高值”,因为年龄超过70岁还能再增加50元,这是老人做梦也没想到的。工资上涨后,为像王兰芝这样的退休老人生活解了后顾之忧。2005年到2007年,我市已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目前人均水平达到870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年来,我市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统筹协调。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问题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把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来履行。”市委书记许爱民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的深情话语让我市的人民群众对未来好日子有了更多憧憬,对生活的改善有了更足的底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充分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核心提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体生活的根本之计。近10年来,我市通过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扶持创业等各种政策,消除“零就业家庭”,给困难群众带来了无限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种底气缘由近10年来市委市政府下更大决心,用更多财力,全面加强民生工作的努力,缘于我市把充分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之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下岗后一直在陶瓷作坊帮老板打工,有了工作经验想自己开个小型的陶瓷小作坊,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当市里把再就业的小额贷款额提高后,我就赶紧写了申请书,没想到很快就批下来了,我的这个小作坊当初就是用贷款开张的。”王振中,一个普通的瓷厂下岗职工,街道替他解决了小额贷款5万元,帮他创办了一个小型陶瓷作坊,凭着自己的管理经验,生意越做越红火,作坊规模不断扩大,他先后招用了3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日子也达到了小康水平。

tujian.org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共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1.34亿元,贴息贷款6000余万元。目前,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2亿元,直接帮扶4959人,带动1.56万多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创业来安排就业是我市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体生活的“重头戏”之一。我市在坚持以发展带动就业的同时,着力营造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高地”。劳动保障、财政、工商、教育等部门形成的合力为就业创业大开“绿灯”,使得像王振中这样一批人在创业中再扬生活的风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渠道扩大就业,是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探索出的由向下岗失业人员“送饭碗”到为帮其“造饭碗”的有效办法。我市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城乡统筹和产业、就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扩大了一批就业岗位;以推动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增加一批就业岗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解决一批就业岗位。通过实行岗位补贴的办法“购买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劳务经济、输出一批务工人员。我市还适时开展了以“行千里路,进企业门,送万个岗,暖万人心”为主题的一系列再就业服务活动。展开了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定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重点组织实施城镇失业人员培训再就业计划、新生劳动力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项目。自去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07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2.99万人,创业培训1235人。具备了专业技能,“就业门槛”降低了,更多的人在“全民创业”大潮中尽施身手、上岗创业,全市连续数年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从2003年以来,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60万人,全市城镇失业率始终低于3.5%的控制目标,较好地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应保尽保织就社会保障“安全网”

  核心提示:从1998年6月1日起,我市全面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已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低保网络,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的作用。

tujian.org

  2008年3月的一天,乍暖还寒。傍晚,记者走进昌江区西郊街道刘寿荣家,屋子里黑着灯。55岁的刘寿荣患有先天性软骨病,出入只能靠轮椅,从1998年开始,她享受城市低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刘寿荣却非常乐观,采访中她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她说:“一句话,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现在的好政策,我们这样的家庭就真活不了。”她说,“政府对我们很关心,家里像样的物品包括我的轮椅都是政府捐助的。10年来,我的低保金提了8次,从80元提高到现在的220元。现在每月还有15元钱的肉价补贴,吃饭没有问题,过年过节都有人送粮送油。我丈夫有劳动能力,社区给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我还享受惠民医保政策,每年交100多元钱,看病有了保障;孩子上学也没问题,学校免除全部费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像刘寿荣这样的特困户,享受城市低保的全市已由10年前的4000人升至了如今的56800人,从1998年6月开始建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发挥着最后一道“安全网”的作用。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10年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2年来,已有24609户56800人成为受益对象,占我市非农人口的9.2%;有13510户33282人被纳入农村低保体系。“城市低保金尽管看似微薄,但对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也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安慰。”采访中,刘寿荣对记者说。正是为了达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目的,我市对城乡低保资金都设立了专项账户,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到城乡低保对象手中。去年,我市再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非常补对象由170元提高到180元,常补对象由190元提高220元,这也是我市在财力偏紧的情况下连续第8次提高低保标准。[1][2]下一页
     相关链接
    ·“找工作比想象中简单”
    ·江西展开“无线城市”建设
    ·江西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建立友好省州关
    ·“江西三峡”梦将圆 峡江水利枢纽4月有望获
    ·江西企业进军创业板遇尴尬
    ·南昌存量房交易今起网上备案
    ·清明好踏青游人喜“闲”游 江西旅游产品涨
    ·江西省大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困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