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小小横峰县,三家豆腐店。城内打板子,城外听得见”这样一句俚语,让横峰穷而小的名声远近皆知。然而,短短几年,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从10多万到21万,年财政收入从几百万元到几亿元,发展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有数字为证: tujian.org
2005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年翻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财政总收入2亿元,实现2年翻番,增长67.9%,增幅居全省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财政总收入3.85亿元,增长87.9%,增幅再次居全省第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期戴着“财政总量全市倒数第一”帽子的横峰县从此一鸣惊人。今年1至5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横峰县财政逆势上扬,实现1.86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县经济总量由2005年的全省第92位,前移到第44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横峰人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横峰速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思想大解放,人口小县要变为经济大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个多世纪以来,横峰之“小”已深深烙进了干部群众的思想深处:人口少,地域小,经济总量小。横峰人因此以“小”自居,被“小”桎梏,很多工作习惯性地“甘居”全市之末。“落后”和“小”如影随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切因素,人是关键;一切改革,从思想开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一个地方的大小只取决于地域面积大小、人口数量多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方的‘大’与‘小’,‘强’和‘弱’,则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树立信心,‘小横峰’完全能够变为‘大横峰’!”2008年1月13日,全县领导干部会上,县委书记吴宣策的一番话掷地有声。一时间,群情激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后,把“小”横峰做成“大”横峰,不但成了干部群众挂在嘴边的话题,更代表了一种志向、目标和理念。无数次大会小会讨论,请专家讲新理论、新知识,上下一心,思想统一到“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质量”上来,横峰县的干部们从观念上开始实现一个重要的转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县里有目标,部门有措施,乡乡有计划,在全市抢先进,在全省争位子,横峰人心怀梦想。一年下来,横峰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先后获得了全省十大生态园区示范单位、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全省非公经济先进县、全省工业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9块省级以上的“金字招牌”。全县120多个单位,就有90多个单位拿到市以上先进称号254项,综合考评在全省名列前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的横峰人,脸上洋溢的是自信的笑容,心中涌动的是打造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横峰”的豪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项目为抓手,走“工业兴县”之路不动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的横峰,热浪滚滚。工业园区内,龙祥铝业二期工程、万丰铜业项目刚刚投入生产,鑫业铜材、华光镍业等一批项目又开始动工,而电子芯片、科技饲料、钒铁合金等重大项目的签约已列入了时间表……园区外,311高速公路横峰挂线建设工程全线铺开,现代教育城、卫生城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处处热火朝天…… tujian.org
横峰人有幸。从“开放兴工”到“兴工强县”,再到“建立现代工业新城”,横峰的主要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坚持发展工业的思路没有改变,决心没有动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自2002年,在城边的一片荒山坡上,开辟出了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如今已扩大到3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企业达94家,投产55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机械电子、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抓经济工作主攻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旺人气、做好项目,落脚点是做好项目。去年,横峰县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1个,总投资36.28亿元;今年,横峰县又计划实施项目“双百战略”,即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涉及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在项目的带动下,民间资本被充分激活,城市经济表现活跃,全县已建成建材、汽配、煤炭交易等6个专业市场,而工业园区更是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与此同时,横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尺,在全省率先把环境保护列入“一票否决”,倾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确保入园企业环评率达10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横峰县加大园区融资平台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扶持企业发展。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合作”、“建立基金,信贷担保”以及“退税融资”等措施,仅仅半年多时间,就为园区企业解决了近3亿元流动资金,帮助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强,确保了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生产不受影响,从而创造了“危机当中不见危机”的大好局面。今年一季度,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税收65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横峰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干部“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看到最多的是处处洋溢的发展生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抓经济发展中,横峰以人为本,转变理念,在宏观层面建立健全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在微观层面形成“我要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机制,建立新的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他们取消了部门和乡镇的招商引资任务,取消了乡镇的财税任务,实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并先后出台了《横峰县国家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横峰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干部管理制度。去年以来,该县共实施问责12起18名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了12名干部,同时开展治“庸”活动,将不作为的11名干部换为非领导职务。新的考评机制推行以后,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全县形成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工作局面。在这里,上班不要求打卡,开会不用点到,一切都成了自觉的行为。 tujian.org
与此同时,横峰县创新干部提拔任用办法,对干部进行“持平常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心,立事业心”的“四心”教育,激发他们淡泊名利,干事业、干工作的热情。新的考评机制和用人机制,既让大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又把发展的重担交给了众人挑。干部有了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跑项目、争资金,争先恐后。去年,全县每个乡的财政收入都超过1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横峰县还创造性地推出项目建设运作机制,成立项目工作委员会,在项目运作上实行全县项目统筹。今年年初以来,全县招商引资逆势飘红,共签约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12个,投产项目12个,实现了“月月有签约,月月有开工,月月有投产,月月有增点”的喜人局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傍晚,徜徉在横峰县街头,只见道路宽阔,楼房鳞次栉比,兴安广场熠熠生辉。此时,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声音,坚定而又激扬,那是“小横峰”正阔步迈向“大横峰”的声音,恰似骏马奋蹄声声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谢金 本报记者严若虚 文/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