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江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1.63万人实现用工对接 6000人参加现场签约-现场签约-江西新闻网
2009-05-15

  本报讯 记者桂榕、黄继妍报道:6月30日上午,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涌动着就业创业的热望与激情。省委、省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江西省“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大型对接活动签约大会,通过现场签订劳动合同、现场下达培训计划、现场兑现就业政策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促进保企业保就业政策的落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省委书记苏荣宣布签约仪式开始,6000名新招员工现场签订劳动合同,走上工作岗位。省长吴新雄出席签约大会并讲话。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亚平,省政协副主席王林森出席。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讲话,副省长熊盛文主持签约大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对接活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三保一弘扬”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全省“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这次对接活动,省有关部门和企业共收集了2301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信息4.1万个,截至目前已实现用工对接1.63万人,6000人参加了现场签约。除南昌主会场的对接活动外,抚州、景德镇也同时开展对接活动,其他市、县将于七八月集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对接活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新雄在讲话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工作历来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苏荣多次对就业工作亲自调研,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这次省里组织开展的“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大型对接活动,好就好在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就业;好就好在把政府机关为民服务、为民分忧的宗旨更好地落实在了具体行动上;好就好在通过“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活动,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只要工作到位、措施扎实,扩大就业和创业大有潜力、大有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新雄指出,要在前一段开展的百日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将帮扶促进就业工作抓得更紧、抓得更实、抓到底。按照“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活动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抓好落实,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在“实”字上下工夫,在促进更多的人创业和就业上见成效。希望大学生以及各类就业人群,一定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乐于就业、积极就业,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理性地就业和择业。各企业要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提高竞争力,为扩大就业、稳定就业打下最重要的基础,创造最重要的条件。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采取行动,确保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完全落实到位,确保符合条件人员都能享受到政策的鼓励与扶持。要加强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帮助就业,激励各级各部门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迈出富民兴赣新步伐作出新贡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签约大会上,工业园区企业和重点缺工行业与录用人员,国有企业和金融银行等行业与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与就业困难人员先后签订劳动合同。见习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签订了职业见习协议。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签订了贷款合同,13家银行向116家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总额17.2亿元。享受政府培训补贴的企业代表领取了培训任务书,享受见习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企业代表领取了补贴通知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找工作比想象中简单”
    ·江西展开“无线城市”建设
    ·江西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建立友好省州关
    ·“江西三峡”梦将圆 峡江水利枢纽4月有望获
    ·江西企业进军创业板遇尴尬
    ·南昌存量房交易今起网上备案
    ·清明好踏青游人喜“闲”游 江西旅游产品涨
    ·江西省大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困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