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门楼仍存留着大宅院当年的风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屋顶破损,难以居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位于开封市鼓楼区后保定巷的6号院,是开封市现存6座保存完整的四合院之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正在进行的河南省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普查中,它被列入保护范围。然而,这处历经70多载的民居年久失修,居住于此的市民打算对其拆除重建。 tujian.org
8月4日,记者来到后保定巷。这一带,有许多老建筑都已经破旧不堪,巷子口有两间破旧青砖房子正在拆除。顺着巷口往里走,记者看到了6号院高耸的门楼,厚实的大木门看上去很有质感,木纹的上面隐约残留着朱红色的油漆,青砖蓝瓦的建筑古朴而庄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这座四合院始建于1935年,坐南朝北,有门楼、正房和东西厢房共29间房屋,是开封市现存的6座完整的四合院之一。在1992年由开封市城乡建设局编纂的《开封市近代建筑史略》中,它和刘家大院、乐观街45号田家大院并列为开封民居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拆是留居民期待说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1日,居住在这里的8户人家商定,将这处院子中的老房子全部拆掉,在原址上建新房。居民们刚将东厢房的屋顶拆除,鼓楼区城建局的人员就赶来制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拆没人管,一拆就出事儿!”6号院里的居民纷纷向记者诉苦,“这房子都70多年了,出现很多问题,每逢雨天,屋内就下小雨。我们也掏钱维修过,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毕竟已经建了这么多年了,雨打虫蛀,房子早已伤筋动骨。我们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一直没有结果。大家居住在这样的危房里,也不是办法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透过敞开的房门,记者看到墙体上一道道的裂缝,阳光透过屋顶上瓦片脱落留下的漏洞,直射在露出青砖的墙壁上。70多岁的石老先生对记者说:“我在这房子里住了近50年了,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感情,可是房子太老了,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修葺过,更没有人关注过这个院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老人说:“前段时间,有政府的人来这里拍照片,说是做普查,这座已经危险到不能住人的四合院才引起了重视。这座四合院的产权归我们8户人家所有,如今自己的房子想修修都做不了主。政府不允许拆房子,总要给我们一个解决的方案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刚纳入保护措施还未确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来到开封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保定巷6号院是在近期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在开封,这样完整的四合院已经很少了,应当加以保护。至于6号院能否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还需等待普查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问,目前,对于后保定巷6号院建筑的保护及居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案,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事情还是首次遇到”,对于已经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根据建筑物受损的程度,政府每年会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维护修葺;对于居民正常使用的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物维护的费用由住户和政府各出一部分。然而,对于后保定巷6号院这样已经普查到,但没有被确定为文物单位的建筑物,文物部门还没有具体的保护方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封市建委负责普查工作的梁科长告诉记者:由于该建筑物是在近期普查中才被列入保护范围的,还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对此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具体的保护措施。至于建筑本身的修复及居民的居住问题,文物部门、土地部门及建设部门将共同拟订解决方案,经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城市记忆需政府市民携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老的建筑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需要尽可能维持原貌的保护。而像后保定巷6号院一样,开封市的许多老房子还是居民们生活的空间,他们希望改建得更加宽敞、坚固、明亮、漂亮。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的王教授说:古老民居既是开封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封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更是开封原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载体。居民应该提高保护意识。对于一些近代的历史建筑,一些群众认为它的考古价值并不大,对其不够重视。或者认为只要房子的产权是自己的,房子拆与不拆,职能部门不能干涉。实际上这种建筑存留了城市的记忆,在文化价值中它属于这块土地,而不属于某一个人。若将它们拆除了,一些特色民居、街巷和景点也将随之永远消失,这种遗憾将是无法弥补的。特别是古城若没有这些历史文化载体的支撑,无疑是一个空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开封这座古城的管理者,政府应该借鉴其他城市的管理、保护及开发等各方面经验,通过置换、收购、补偿等方式解决好老宅子中居民的安置问题。根据城市的现状,研究制定出对这种有文化价值的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办法,以及建筑修缮技术规范等应对措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法国遗产保护对象呈多样化:工业建筑、铁路建筑、名人故居、城市社交建筑(如咖啡馆等)都属于保护的范围。法国法律对建筑文物也定义了宽泛的准则,规定在历史或艺术史上对公众有意义的建筑都应受到保护。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所有权属于私人业主的古建筑如何进行保护呢?法国实行的办法是:国家可以视古建筑的损坏情况先向业主提出修缮,也可以由业主自己提出修缮申请,业主提出修缮或改建需经国家同意,然后由专家小组考虑其方案制定预算,国家视建筑的重要性承担部分的修缮费用。对担任修缮工作的建筑师和工程队的挑选,国家也进行控制,国家参与全程检查和监督。(大河报 记者周斌实习生马青竹文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