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日前公布的2007年全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与2006年相比,去年黑龙江省总体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实现“双下降”;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略有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报显示,随着各项松花江污染治理措施启动,尤其是《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所列的工业治污项目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部分投入运行,去年黑龙江省废水排放量为10.95亿吨,同比减少了5.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则以Ⅳ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低于2006年同期。各湖泊、水库水质状况较好,各水期均以Ⅲ类水质为主。全省13个市地除哈尔滨、齐齐哈尔和黑河市外,其余10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饮用水标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报显示,近年来,黑龙江省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去年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0%,比200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各城市酸雨发生频率为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生态大省,拥有大面积的森林、草原和湿地,但资源环境一度受到破坏。近5年来,这个省扎实推进生态建设,5年间共完成造林8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黑龙江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森林资源保护区面积得以恢复和扩大,治理水土流失和草原“三化”的力度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顺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截止到2007年底,黑龙江省12.6%的国土面积上已建成18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33个,总面积590余万公顷。同时,全省建设了32个生态示范区,5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全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编辑:于慧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