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黑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小流域防治体系“营养”黑土地
2009-06-17

  黑龙江新闻网讯 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三年来,科研人员得出这样的数据:实施坡田改梯田三年后,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由原来的3.48%提高到3.89%;采用改垄措施后,坡耕地粮食产量平均每亩提高5~10公斤;采用水平梯田措施的坡耕地平均亩增产粮食10~20公斤……这些数据表明,适当的措施不仅可以改善黑土在治理前严重“营养不良”的状况,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2003年起开展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三年试点工程不仅说明黑土区水土流失可防可治,而且给更大范围的治理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tujian.org

  宾县水务局水保站长张润儒告诉记者,黑土治理最有效的办法是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防治体系,“也就是化整为零,选择一些水土流失特征明显区域作为治理单元,因地制宜的修筑梯田、控制侵蚀沟、植树造林等,让小流域成为一个良好的小型生态系统,再进而由点到面。”不仅宾县因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收效明显,这也是专家们一致推荐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载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水利厅水保处徐景清告诉记者,小流域通常涵盖了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在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开展的治理中,坡耕地和侵蚀沟的整治成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像对侵蚀沟的治理中,工程人员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理方法,可以在沟头上修跌水来拦控坡上来水的冲刷,在沟底修谷坊减缓水流速度,同时沟两帮种树固土。如果措施得力,一条百十米长的大沟一年就能被控制住,此后随着沟底砂石增多、抬高,就可以在原来的沟上造林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侵蚀沟直接破坏耕地的表现形式不同,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虽然短时间内看起来不够直观,但它却是黑土区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江河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坡耕地的治理要通过修梯田和改横坡垄作以及建植物防冲带等来拦截地表径流,防止土壤被水冲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景清说,东北黑土区是典型的水力侵蚀区,防止水土流失如果以小流域为单元,要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统一规划,让治坡与治沟相结合,让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这样才有利于形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护体系,做到生态与经济的统筹兼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今后几年人工项目的重点仍要将保护黑土资源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今年起开展的黑土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第一期工程将用3年时间,在我省和吉林共改造坡耕地294万亩,保护黑土地900万亩,巩固和促进退耕还林25万亩。预计到2010年,项目区内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将达到9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将增加20%,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0.3亿吨。通过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促进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显然,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将要围绕生态农业这个核心做文章,未来的项目区内,肥沃的黑土地既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森林、草被生长、繁育的沃土,它将成为我省高效农业与和谐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因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重新焕发生机。(编辑:胡胜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我省在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展览会上成交金额17
    ·我省重拳整治在建工程消防违法行为
    ·黑瞎子岛旅游最快明年成行 报价至少超3000
    ·我省与温州确定农粮产销等三大合作领域
    ·我省农村贫困地区将新建百所高标准希望小学
    ·我省第四批援川警队启程赴四川剑阁
    ·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通报
    ·国家质检总局工作组检查我省乳品行业整个生
    ·我省紧急通知要求停止使用"问题"
    ·中央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在黑龙江召开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