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黑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黑龙江省做好“加减乘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06-17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日电  黑龙江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开展学习调研、征求意见,深入分析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做好、做足“加减乘法”,着力研究实施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以更好的实践成果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黑龙江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发展理清思路,做足“加法”。加大基础设施类、民生类、公益类项目投入,积极启动内需,拉动消费。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黑龙江省抢前抓早,精心谋划,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黑龙江省认真总结了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尤其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提出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明确产业方向,加大产业项目投资,支持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三供两治”工程建设步伐,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生产领域安全监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黑龙江省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重点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难题,努力做好“减法”,减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减少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地区。黑龙江省加大供热财政补贴力度,省政府从省级财政多拿出6.1亿元资金用于全省供热补助,全面抓好城乡地区8类社会保障,解决10万困难人员就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困难学生补助等重点工作,同时实施“健康龙江”发展战略和“安居工程”,着力解决好冬季采暖、社会保障、困难人员就业、教育公平、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六大民生工程”,加大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冷静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难得机遇,黑龙江省抢抓机遇寻求突破,努力做活“乘法”。黑龙江省建立了省政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扩大内需、加快大项目建设工作,努力做好扩大投资等5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黑龙江省突出抓好扩大投资工作,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突出抓好扩大消费工作,扩大公益事业消费,通过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居民消费。同时抓好财政、金融工作,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说:“应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证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编辑:孙丽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省政府提出积极稳定扩大就业助力企业渡过难
    ·省政府超前谋划打出政策组合拳保增长促发展
    ·吉炳轩会见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
    ·吉炳轩栗战书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获奖单位和
    ·黑龙江企业:吸纳百人就业可获百万贷款
    ·黑龙江:十举措为10万农民工找“饭碗”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视察双城污水处理厂
    ·黑龙江宣传部长会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
    ·省领导衣俊卿走访慰问文艺教育界专家学者
    ·黑龙江打政策组合拳促就业 为企业减负 关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