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黑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黑龙江财源建设助推县市财政增幅逐年攀高 增17.8%
2009-06-17
  近年来,省对下转移支付额从2001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2.4亿元,在促进市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为地方加速财源建设步伐创造了条件。全省县(市)级财政收入增长率2001至2007年分别为5.3%、7.5%、8.5%、14.7%、18.6%、19.4%和23.1%,增幅逐年攀高;县均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8021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1442万元,年均增长15.1%;全省亿元县(市)由21个增加到41个。今年截至9月末,落实扶持资金6.7亿元,对60个产业类项目及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支持。

  黑龙江省自2001年开展财源建设以来,从最初的县级财源建设,到2004年扩大至市、县两级,红红火火的财源建设助推了县级财政实力猛增。全省县级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由8944元增加到34846元,17个原来只发四项基本工资的县全部实现按照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发放工资,18个工资发放标准不同步的县乡实现了同步发放,63个市县全部或部分兑现了省里出台的御寒和岗位津贴政策。在支持方式上,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支持政府办企业向支持政府建环境转变。重点支持了开发区、工业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二是由资金支持为主向政策支持为主转变。先后完善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省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额度一定3年不变、提高税收返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开辟财源的积极性。三是由直接支持为主向间接支持为主转变。注重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作用,通过财政借款、利用开发银行贷款等方式,将省级和市级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分别扩大到10亿元和15亿元,累计为全省30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50亿元贷款担保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财源项目建设。2001年至2007年,集中各类财政资金19.7亿元,对1425个优势比较明显、具有可持续创税能力的产业类财源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为市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支撑。2005至2007年,统筹财政间歇资金、开行软贷款和各类财政资金11.7亿元,对哈尔滨利民、佳木斯佳西等81个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为项目入驻和产业聚集创造了条件。

  省财政厅积极落实各项激励政策。2003至2007年,通过兑现提高税收返还比例政策,使县(市)多得财力19.8亿元,促进了绥芬河等收入大县加快发展;通过兑现大庆周边各县(市)开发小油田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省与县(市)5:5分成政策,使肇东、肇源、肇州等县多得财力12.8亿元,促进了大庆周边油气资源开发;通过兑现县(市)上划省级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政策,使县级多得财力2.1亿元,调动了县(市)发展第三产业的积极性。

  今年,省财政厅将财源项目推进工作与省政府重大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有机结合,筛选出200个项目纳入年度重点推进计划。截至9月末,已协调各方面落实扶持资金4亿元,对47个产业类项目给予支持;利用财政间歇资金2.7亿元,对13个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同时,谋划和部署了财源建设示范点工作,确定了现代农业、装备制造配套等9个财源建设示范点,目前,推进财源建设示范点进展顺利,初显成效。(编辑:孙丽君)
     相关链接
    ·省政府提出积极稳定扩大就业助力企业渡过难
    ·省政府超前谋划打出政策组合拳保增长促发展
    ·吉炳轩会见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
    ·吉炳轩栗战书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获奖单位和
    ·黑龙江企业:吸纳百人就业可获百万贷款
    ·黑龙江:十举措为10万农民工找“饭碗”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视察双城污水处理厂
    ·黑龙江宣传部长会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
    ·省领导衣俊卿走访慰问文艺教育界专家学者
    ·黑龙江打政策组合拳促就业 为企业减负 关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