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学上有句名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将此原理用来观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于认识时下全省大交通网络建设的价值,颇有意义。
明朝永乐年间,从四川、湖南、广西、云南四省边区划出近18万平方公里国土,构成了新成立的贵州省版图,故贵州一出生就是个贫困山地省份。大山阻隔,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历代治黔者无不喊“痛”:一痛黔道难行。史料称:贵州古驿道为全国最难行的路,“欲速不达,累死骡马”;二痛经济难搞,入不敷出,需“七省辅黔”。解放后有了很大改观,但至今仍是全国发展较慢的省份,“痛”疾远未治愈。
“要想富,先修路”,人们虽然早已看到了“痛则不通”的关键问题,但由于缺乏大手笔,贵州在省际交通发展中常常处于边缘地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把脉“痛络”,抓住战略制高点,掀起了三大交通网络建设新高潮。高速铁路网络:在贵广高速铁路开工建设的强力吸引下,贵阳至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南宁5条高速铁路已被正式列入国家规划并开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西南和西北原有铁路规划布局,贵州枢纽地位明显凸现。围绕省际铁路大网,省内各市州地快铁亦将启动,使市级城际实现轨道交通联络。高速公路网:在国家三纵三横高速公路规划中,以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开工为标志,依托这些主要由国家投资并有望于2010年全部开工建设的项目,我省只需筹资修建1400公里、通过10年左右努力,即可实现县县通高速。年前石阡至凯里高速公路的开工,已打响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战斗。乡村公路网:今年开工建设的3194公里通乡油路,使我省十一五规划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1年实现;今年新增100个建制村通公路,通村公路可达1.3万公里;有条件的地方,还加快了通组公路建设。
以上工程无论从战略层面或战术层面看,国家和省里都有比较好的安排和资金保证。这些原来需用50年实现的目标,而现在一下子缩短为10年左右,便有望根治好贵州之“痛”。届时,过去到省际大都市需一到几天的行程,只需几小时即可快速到达;省内县际之间、县与中心城市之间、乡村与县城之间,都能实现快捷连接,使各地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均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出路,从而真正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格局,提高富民兴黔奔小康的目标质量。
只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加上航空、河道航运的建设,贵州之“痛”将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获得真正跨越式根治。我们满怀信心地看到,一个畅通的贵州,一个精彩的贵州,正呼之欲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