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化执法:省工商开创行政执法新模式 |
2009-04-30 |
|
2008年8月12日,贵阳市工商局中环工商所接到投诉电话:“我是美佳大厦的住户,在我们大厦6楼有家私房菜馆无照经营,炒菜产生的油烟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请你们来管一下。”
投诉就是命令。中环工商所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过取证调查,住户的投诉属实,这家“私房菜”确系无照经营,执法人员立即下达了“劝告书”责令其停止营业。
几天来,大厦住户不断向工商机关、市长热线、云岩区信访局投诉,督办函、督办电话不断涌向中环工商所,称“6楼经营户仍在营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环工商所依照《无照经营查处管理办法》对经营户焦荣采取强制措施时,当即放弃了予以取缔的念头。原来焦荣系单亲家庭,无固定收入,独立抚养两个未成年女儿。这家“私房菜”馆是她东借西揍历时半年多装修才开业的,因为不懂相关法规,才未办理营业执照。
一边是住户频繁的投诉,一边是经营户的实际困难,怎么办?
经过中环工商所所长余天目、副所长杨宇怀等工商执法人员反复讨论,决定集中各方智慧,寻找解决良方。
17日下午,在美佳大厦物业中心会议室,中环工商所召集美佳大厦住户、美佳大厦物业公司、经营户焦荣共60多人召开协调会,住户、物业公司代表、焦荣充分发表意见,共同评判理非曲直。
综合住户代表和焦荣的意见,中环工商所提出当事人焦荣向住户道歉,建议她改行开一家商务会所,得到了焦荣及所有住户的赞同。会后,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拉着中环工商所副所长杨宇怀的手激动地说:“我快满八十岁啦,从来没有看到哪个执法部门像你们这样处理问题,佩服、佩服”。
第二天,中环工商所帮助焦荣完善和办理了相关营业手续。翌日,“感恩商务会所”正式开张营业。
2008年10月25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平寨镇村民张朝阳等5名返乡农民工刚走出六枝火车站,被眼前的“六枝工商欢迎农民兄弟回乡创业”、“六枝工商帮助返乡农民兄弟创业就业服务指导站”横幅深深吸引。
张朝阳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横幅下正在忙碌的六枝特区工商局工作人员面前。“我是从山西那边挖煤刚坐火车回来的,看能不能帮我找个什么活儿干一干?”
六枝工商局龙春涛、李老三仔细聆听张朝阳的情况后,对照他的身份证,认真填写“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登记表”。
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六枝工商局在六枝火车站、汽车站等窗口单位,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站”。工商部门每天根据当日返乡农民工登记的信息,按照农民工创业就业意向,结合其自身素质和所掌握的业务技能,进行分类梳理,提出合理化创业就业建议,并适时与辖区32家大中型企业进行对接、推荐。
第二天,六枝工商局工作人员来到张朝阳的家里,宣讲工商部门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建议他抓住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启动的大好时机,开办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碎石厂。
不久,工商部门从碎石厂的选址和报批、工商注册登记、技术安全培训、机器设备购置、碎石的销路等进行“一条龙”服务,很快使平寨镇12名返乡农民工重新上岗。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大中型企业会议就业优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