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一个闽粤边界乡镇的现代生存图景
1970-01-01
诏安县秀篆镇,一个地处闽粤边界大山里的小乡镇。 这里,一半人口长期在广东经商务工,一天有3辆大巴、6辆中巴与广州、东莞、汕头等城市对开。广州有个“秀篆村”, 秀篆也有条“广州街”。 一边是日渐鼓起的腰包、繁华的街道,一边是空巢的老人和留守的儿童,共同构成了这个边界乡镇真实的现代生存图景。   奔向小康的专线 “看,这里就是我们镇最大的一块平地。”沿着弯曲的山路绕了又绕,秀篆镇党委书记何华锋指着一块大约200亩的田地对笔者说。 秀篆镇是诏安县最边远的乡镇,距县城60多公里。在133平方公里的山坳里,散布着150个自然村、4.5万人口。 “霞秀路是通往山外的唯一道路,21公里长,却弯了138个弯。”何说。 由于全镇人均只有三分贫瘠的山地,村民长期生活贫困。不过,穷则思变,上世纪80年代末起,敢闯敢拼的秀篆年轻人成群结队到广州、深圳等地务工经商,从事理发、饮食、家具、服装等行业。时至今日,全镇已有近2万多人长期生活在广东各大中城市,其中在广州人数最多,仅聚居在天河区五仙桥一带的就有5000多人,广州人称这里为“秀篆村”。 广州秀篆两地往来日益频繁。从事客运的秀篆人王庭坚抓住这一商机,于1997年开辟每日一班的广州专线。很快,秀篆和汕头、潮州、东莞等之间的客运专线相继开辟,如今全镇每天已有9辆客车往返于这些专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条秀篆人奔小康的专线。”何华锋说。 头脑灵活的秀篆人很快借助专线,把家乡的蔬菜、茶叶、土特产运到广东,同时将广东的资本项目带回家乡。 “每年8月至12月,我家的作坊一天能加工300多斤米粉,其中一半销往广东。”陈龙村村民王象艺说。该镇从事米粉加工的个体户有八九家,高峰时全镇每天加工米粉近千斤,一半卖到广东。现在,他们联合注册了“秀篆米粉”商标,准备大举进军广东市场。 秀篆人还把广东的珠绣、手工编织、针织等手工加工项目带回家,让没出门的农民在农闲时节也能有收入。在外闯荡的秀篆人,当起沟通大山与外界的桥梁和纽带,成为镇里的信息员、招商员。该镇第一家木材加工厂,就是由一直在广州做生意的陈龙村村民王庆佳回乡创办的。   “跨省乡镇”的生活故事 在秀篆镇,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州街”。在全镇最繁华地带牛角圩,800米长的街道矗立着一座座漂亮的商住楼和别墅。这些楼的主人,大部分是在广州赚钱以后回来置业的,因此被称为“广州街”。现在每逢重大节日,许多秀篆人就从广东开着小车拖儿挈女回家,今年春节从广东回来的中档以上小车竟达900多辆。 外出到广东淘金的秀篆人,不仅带来了都市新的生活观念,还带回信息和商机。何华锋说:“目前全镇13个小水电项目,都是从广东回来的秀篆人兴建或与广东人合股投资的。 ” “他们都说我是跨省镇镇长。”何风趣地说。全镇一半人口生活在广东,镇里还专门在广州设立办事处和流动党支部,派出3名干部常驻广州。何华锋平日也经常到广东处理事务。 那么,在广州“秀篆村”的秀篆人又过得怎样呢? 第一批秀篆人到广东至今已有20多年,他们不再是繁华都市里匆匆的过客,而是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2003年5月20日,秀篆镇青龙山村务工人员李新策在广州白云区沙河附近见义勇为,在协助擒拿歹徒时不幸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秀篆人的良好形象,得到当地民众的赞赏。 秀篆农民叶宗健长期在广州经商,为了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与人合资1200万元,在广州开发区按市一级学校标准办起九年一贯制学校,前来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福建乡亲,纷纷将子女送到该学校就学。秀篆镇驻广州办事处干部王辉旺说:“像李新策、叶宗健这样为家乡争光的秀篆人很多,敢打敢拼、头脑灵活、正直善良已成为许多广东人对秀篆人的美好印象。” 明天会怎样 从何华锋办公室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几栋阳台上挂满衣服的楼房。那就是秀篆镇中心小学的宿舍楼,这所小学住校学生占了一多半。 秀篆多达一半的人在外经商务工,留守儿童问题相对突出。那些在外头站稳脚跟的父母,往往将孩子接到广东上学或就业。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在努力打拼,没有这个条件。 “秀篆人外出发展已成为风气,大多数成年人基本都出去了,剩下的只有孩子和老人,”何华锋说,“有个自然村只剩下10个老人和11条狗,狗比人还多。” “富起来的村民,要么把家搬到广东,要么在镇上买了房子。还没富的村民在外头打拼赚钱,村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有些自然村,等这些老人走后,可能会消失。”何说。 秀篆交通不便,几乎没有平地,发展工业没有优势。这么多年,除了几家靠资源加工的工厂,没有大的工业,至今还是省定贫困村。秀篆镇干部的困惑在于,这么一个地方,走出去才有出路;但如果大家都走出去了,老家怎么办? 值得欣慰的是,外出的秀篆人功成名就后没有忘记家乡。乡亲回乡投资或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为数不少。仅今年春节陈龙村外出回来的乡亲就捐出3万多元,支持村里学校搞配套设施建设。近来,在外出承包工程的村民王振都的穿针引线下,台商李先生投资200万美元在秀篆开发陶瓷加工项目。何华锋高兴地说:“这是秀篆目前最大的工业项目。” 与20年前相比,如今的秀篆,是当年无论如何想象不出来的。秀篆的明天会怎样?纯朴的秀篆人相信,勤劳努力不辜负生活的人,生活也不会辜负他们。(陈惠强 沈乾生)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