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职介变身劳动力大厦 让外地的同行称羡 |
1970-01-01 |
|
每当走进人力资源市场(原劳动力市场大厦),丁以秩就想起10年前,当时的市长洪永世的话:“要建一个像样的劳动力市场!”
10多年前,厦门的劳动力市场在湖滨中路一家叫金岸的小商场内,不足100平方米,当时叫职介所。后来,这个职介所搬到白鹭洲,还是租的,两间开放式房间,设备简陋,显得乱哄哄的,和菜市场很像。条件最差的是外来员工培训,在现在的维多利亚酒店下面的一个停车场,人多,热得半死,搬来电风扇也无济于事。
1997年,当时的市长洪永世现场办公,提出要建一个“像样的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市里给2000万元。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当时的劳动局和各经办机构,四分五裂在各个地方办公,非常不方便。
劳动局找了很多地方,最后找到了珠拖鞋厂。当时的劳动保障局副局长丁以秩回忆起这段选址经历笑了,他说,刚开始心不是那么大,只看中厂房部分用地,后面市领导几次视察,面积一次次扩大,最后把整个厂房和一幢宿舍楼都吃下来了,建成了这个当时算很漂亮的1万多平方米的大厦。
大厦1997年12月开工,1999年7月完工,8月劳动力市场率先入住一、二楼,崭新的招聘求职大厅,太漂亮了!紧接着,就业训练中心从斗西路附近搬进三楼,原来中心搞技能培训。劳动局机关年底搬进了12楼。转过年,社保中心从厦禾路搬过来,又过了半年,医保也搬进来……在劳动力市场大厦,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劳动力市场,为全市的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综合管理和服务。
在市委市政府和几个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劳动力市场里的设备都非常先进。2000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陆续装上了一个液晶超大屏幕和48个液晶小屏幕,用来发布信息,方便求职的劳动者了解信息。
丁以秩最感自豪的是,那年10月,劳动部在厦门召开就业工作会议,所有来自各地的同行都很羡慕:“这么先进!都用上液晶屏幕了,我们还是普通的电视机。”四川省一位劳动保障厅副厅长高度评价说:“厦门劳动力市场是有场有市有管理有效益。”老丁听了,心里非常自豪。一位市领导说,劳动力市场也成为厦门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了。
丁以秩说,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企业员工不用再为一件事,跑好多个地方,劳动局机关和各经办机构之间沟通联系也方便多了,提高了办公效率。
记者 陈心华 通讯员 陈相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