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武:土地零新占 新村一样建 |
1970-01-01 |
|
当前,各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正在积极推进中心村和新村的规划和建设。然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又不可必免地造成了新占用土地。在土地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少新占、甚至不新占土地?邵武市洪墩镇李家中心村的建设模式,值得借鉴。
土地零新占 新村一样建
8月24日,秋季的邵武市洪墩镇李家村依然酷热。笔者看到,这里的中心村(新村)建设场景,如同天气般热火朝天。
李家村共有村民123户560余人,民居多为清末民初的土木结构的旧宅或危房,不仅房屋破败,座落杂乱无章,而且排水不畅、环境差乱。此外,由于巷道狭窄,村民通行、运输等极为不便,消防等方面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加上毗邻镇区的优势,近年来村民依靠种植经济作物、进厂务工和商贸流通,收入不断增加。手头有了钱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产生了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
早在好几年前,有些村民就有建新房的打算,村民黄春发就是其中一位。他说:“由于巷道狭窄,运输建房材料十分困难,加上在旧村内建房,空间局限难规划,所以许多村民建新房的想法就一直搁置了。即使对故土难以割舍,仍然还是有一些村民外迁建新房。”
相关人士介绍,一些外迁的村民到别处新占了土地,而且原处的旧宅又闲置了,客观上也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去年,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60多户村民,联名要求对旧村进行改造,与此同时,该村又被市里确定为中心村建设计划。镇村两级以此为契机,给予全力支持和推动,并通过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因势利导。经过充分协商、酝酿,并由村民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决定采取在旧址基础上,统一规划设计拆旧重建的方式,进行新村建设。具体方案为:村集体出资对旧宅基地进行整体收购,再按每户120平方米的标准重新规划批售新宅基地,而剩余的旧宅基地则统一规划为道路、公园、绿地、公厕、垃圾池等公共设施用地。从而实现旧宅土地集约利用,不占用一分新的耕地,达到大大改善人居环境,公共配套设施共享的目的。
目前,该新村的建设,正按照统一规划设计方案有序推进,目前已有23幢新房在建,其中已完成基本土建的11幢,预计至年底一期40幢将基本完成土建工程。
当问及为何采取此种模式建新村时,该村委会副主任章斌华说:“一方面,村民对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很有感情,他们希望在原址上重建。另一方面,村里土地越来越紧张,国家土地政策也很严格,采取这种不新占土地的模式,也可以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宝贵的土地遗产!”(何兴明 沈秋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