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外资入闽"圈地"养猪 有关部门称已介入调查
1970-01-01
日前,全球资本运作高手高盛借道江西百世腾之手收购福建多家养猪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让业内一片震惊。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日前坊间盛传的“外资养猪”消息中,直接出面“收购”福建多家养猪企业的收购方均是百世腾牧业,而高盛等外资投行并未出现。 虽然并非各大媒体报道的高盛等知名投行,但是大资金介入福建养猪业的消息,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那么百世腾这家以生产预混饲料出身的公司为什么要大肆介入养猪场?而福建的养猪企业又是怎么跟百世腾谈妥的?福建作为养猪大省之一,许多中小养猪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出路?政府部门有什么对策?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展开了一番探寻。 艾格菲是家中国籍企业 “和我们签订协议的是百世腾牧业,并不知道有什么高盛集团。” 福州市马尾区凤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凤翔)的总经理朱祖忠昨日告诉记者。 “外资养猪”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百世腾背后的艾格菲集团,是家美国的上市公司。 “但艾格菲实际上是家中国企业,只是借助特殊的资本运营模式在美国实现上市。”昨日在采访中,百世腾的上市保荐人、美国纽约国际资本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明却表示,艾格菲跟高盛等投行没有任何关系。 据公开资料,美国艾格菲集团注册于美国内华达州,2006年作为一家美国上市企业,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农牧业市场,投资收购了南昌百世腾牧业有限公司、上海百世腾饲料有限公司、广西汇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等,并于2007年8月顺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那么艾格菲跟百世腾集团到底是什么样的资本运作关系? 李明称,艾格菲是个“壳”资源,而百世腾牧业集团是在饲料领域具有非常强竞争力的公司,于是两者进行合并,重组成为一家主营业务设在中国的美国上市公司艾格菲集团。截止到2008年5月1日,百世腾牧业占有艾格菲集团41%的股份,是艾格菲集团最大的股东。 “艾格菲是针对美国海外市场募集资金,目前流通股的几大股东都是美国海外基金。” 李明表示,美国海外基金都是短线持有,不对公司的决策起决定性影响,所以控股股东不具有外资背景。而记者在艾格菲集团官方网站上看到,艾格菲集团的投资顾问是德意志银行,也并非高盛集团。 大规模“承包”养猪场 那么,艾格菲这家在美上市公司又为何让百世腾牧业花巨资“收购”养猪场呢? “百世腾的目的就是养猪,以最大地提高养猪的效率。”李明告诉记者,大肆“收购” 养猪企业是在艾格菲上市前就已确定的方案。据称,百世腾投资养猪场的初步预算为10亿美元。 但是,不同于普通的收购模式,百世腾牧业与养猪企业签订的却是收购生猪的协议和租赁协议。也就是说,养猪场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原企业主所有,而百世腾只是承包了“养猪”场,专注于养猪这个环节。至于猪的屠宰、销售,目前还是维持原有猪场的渠道。 以百世腾投资的马尾凤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例,百世腾买断其所有生猪的经营权,并以每年45万元的价格向该公司原拥有人朱祖忠租赁猪场,协议期为15年,从2009年起算。 “目前中国一般农村家庭养猪平均在3头/户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是3000头/户左右,为此养猪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李明说,而艾格菲也是看中这期间的高额利润。 记者了解到,此次百世腾投资的福建养猪场主要集中在福建三大生猪产区,其中南平3家、龙岩1-2家,福州1家。百世腾现在已经在上海、江西、广西、福建四地全资收购了26家养猪场,年出栏可达50万头,他们的目标是在2009年达到100万头。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