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火炉威力不减 武汉、南京可以“摘帽”了 |
1970-01-01 |
|
三大城市2004年、2005年相继宣布火炉摘帽后,如今情况又如何呢?南大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重庆热力不减,武汉则有点看不清,但也可以摘帽,南京确实是凉快了,市民都有亲身体会。重庆火炉威力不减
武汉、南京可以“摘帽”了
重庆
受地形所累而成为“渝炉”。重庆最热的时候是7~8月份的伏夏天,压轴戏是9月的秋老虎。2004年11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数据依然“发烫”
根据重庆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称,在近五百年中,重庆市平均10年有4年旱,是我国高温伏旱的主要频发区之一。该地气象专家介绍说,重庆市从1924年开始进行气温的仪器观测,其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大致经历了“暖——冷——暖”三个周期。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为偏暖期,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90年代中期以来又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期。进入21世纪以来,重庆年平均气温持续偏高。特别是2006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情,最高气温43.4℃,2100万人受灾,有媒体称:“这是一组发烫的数据”。通过权威统计来看,进入2000年以来,重庆的高温日始终是超过平均水平的。去年,重庆綦江有39个高温日。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今年6~7月,重庆气温仍然较常年偏高1℃左右。”而记者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得知,重庆綦江仅7月就有18个高温日出现。
点评:
看来,重庆火炉摘帽还是有点急了。
武汉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2004年7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凉夏频率增加
50多年来,该地区7月平均高温日为10天。大多数年份为“凉夏”,如1963、1970、1980、1982年,高温日只有3天;1983、1985和1997年只有4天;1993年只有2天;1973、1986、1987年只有1天高温;1974年和1954年7月根本就没有高温日。气象部门统计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武汉平均10年出现1次“凉夏”,80-90年代,平均2-3年出现1次“凉夏”,极端高温天气明显减少,还出现了7个“极凉年”。
分析武汉市1951-2006年气候资料可发现,在过去的56年间,武汉6-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下降了0.2℃,其中最炎热月份之一的8月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0.9℃。
点评:
“武汉如果算是火炉,也是勉强及格,摘帽应该没问题。”
南京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2005年6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确实凉快了
不过,南京的天气确实变凉快了,今年不必说了,总共只有10个高温日,其中三伏只有两个高温日,最高气温37.3℃,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凉夏,但比周边城市例如无锡、上海凉快很多。
江苏省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南京年平均气温上升,但夏季气温却在走低。数据显示,进入2000年以来,南京高温日没有突破20个的,而在上世纪50-60年代,往往十年会出现3-4个“热夏”,一年里会有20天甚至30天的高温日。
点评:
的确可以摘帽了。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0年 37.6℃ 9个
2001年 38.2℃ 16个
2002年 39℃ 13个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3年 40℃ 19个
2004年 38.6℃ 19个
2005年 37℃ 16个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6年 37.8℃ 18个
2007年 38.2℃ 16个
2008年 37.3℃ 10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