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80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昨凯旋 |
1970-01-01 |
|
福建在线讯(见习记者 黄静娜)昨日,我省80名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他们搭乘的航班于昨晚9时许抵达长乐国际机场,团省委副书记赖军、徐姗娜等特地到机场迎接,并献上鲜花。
7月13日至8月28日的48天时间里,我省80名志愿者在京提供志愿服务。他们的服务点在奥运村,岗位是安保助理,分为证件查验、语言服务、外事处置、勤务支援等四个岗位。
证件查验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入奥运村的人员进行证件查验,我省有65名志愿者在这个岗位工作。
语言服务组的主要职责是:接听运动员的报警电话或咨询电话,并上报相关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处理。
外事处置组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民警做好侵犯权益的案件处置,如提供语言服务、做笔录等。
勤务支援组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民警在升旗时、广场文艺演出时维持秩序,处置突发事件时提供语言服务等。
北京奥运会结束时,12名志愿者代表接受了3位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献花。这个看似简单的节目开了奥运会闭幕式的先河——志愿者第一次走上了闭幕式舞台。这背后,是志愿者们真诚周到的服务。“志愿者的微笑”无疑是整个赛会最亮丽的风景之一。
福大志愿者小施 连续工作晕倒缝了四针
昨日,福建志愿者队长陈璇告诉记者,我省志愿者队伍是服务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每个志愿者都认真地完成自己所处岗位的工作,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在证件查验这个组里,很多队员在烈日下工作八个小时以上。8月8日奥运会开幕那天,由于出租车非常多,需要调动志愿者前去支援。来自福大的女大学生小施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前去支援。7日小施值夜班,直到8日8时才得以下班休息,但她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就赶去支援了。由于过度疲劳,小施在支援的时候晕倒在地,嘴巴的上颌磕破了。队长立刻把她送到奥运村的诊所里,下颌处缝了四针。
小施醒来时跟队长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继续回去工作!”队长不忍心,叫她还是先休息再说。第二天,她还是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
高龄志愿者老林 一天工作24小时没问题
62岁的林甡是我省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外语不错,工作是接听运动员的报警电话。他说:“7月20日,奥运村就有国外代表团陆续进来。从这天开始,我们一天工作24小时,隔天休息。”这样的工作量并没有难倒这位老人,在这么多天的工作中,他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北京工作的这段时间,一切都挺好,身体也不错,工作很顺利。这里的安保做得非常好,没有接到一通报警电话。休息的时候,偶尔出去逛逛,看看鸟巢和水立方。”林甡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医生志愿者陈靖 兼职负责志愿者的医疗
我省志愿者中有一名医生——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的陈靖。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他被安排到证件查验组,同时负责我省志愿者的医疗工作。
他说:“一到北京,队里就及时采购了很多应急药品。在这段时间里,志愿者的身体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感冒、发烧、过敏等小问题还是有的,我们采购的药品及时地派上了用场。”
陈靖说:“我来北京前填报的志愿者服务是医疗保障,是负责国外朋友的医疗。但由于福建的志愿者都被安排到安保岗位,我就被安排到证件查验组。我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工作三天休息一天。工作不是很辛苦,就是天气比较炎热,有些地方虽有帐篷遮阳,但还是非常热。工作时,我们是不允许跟运动员拍照或请运动员签名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