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类人可免费乘公交 免费线路从35条扩至全部 |
1970-01-01 |
|
【核心提示】
下月起,本市户籍70周岁以上老人、烈属、市级以上劳模、老干部等特殊群体,可以凭优惠卡免费乘坐包括快速公交、链接线、中巴和农村客运线路在内的各种公交车,不再像过去只能在公交集团下属的35条线路享受优惠待遇。学生卡的优惠范围也由35条线路扩大到指定的50条线路。昨日,市交通委发布了我市公交票制改革第二阶段内容。
公交票改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两低”人员(城镇低保户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因工作出行需要乘坐公交车的人员)实行财政明补保障办法,以及完善现有特殊群体优惠乘坐公交车辆的办法,这两个办法将于2008年9月1日起实施。
七类特殊群体
免费线路从35条扩至全部
“两低”人员可以通过办理“保障卡”,享受公交票价补贴。“保障卡”实行实名制,专人专用,可以记名挂失,能在全市包括快速公交在内的所有公交车上使用(相关补贴标准和办理办法详见本报8月22日报道)。
特殊群体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法定的对象:离休干部、伤残军人、盲人;二是本市规定的对象:本市户籍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烈属、市级以上劳模、老干部、在校学生等。
根据新的优惠办法,离休干部、伤残军人、盲人凭相应的证件可以免费乘坐全市所有的快速公交、链接线、常规公交(含中巴)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本市户籍70周岁以上老人、烈属、市级以上劳模、老干部通过办理专用e通卡,可以免费乘坐的线路由过去公交集团运营的35条线路扩大到全市所有的快速公交、链接线、常规公交(含中巴)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
本市户籍的残疾人办理专用e通卡,乘车票价继续执行现行2折优惠的办法,优惠乘坐的线路也将由现行的公交集团运营的线路扩大到全市所有的快速公交、链接线、常规公交(含中巴)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
学生优惠范围扩大到50条线路
在校大中小学生通过办理专用e通卡,乘车票价继续享受现行5折优惠的办法,但将优惠线路扩大到50条,其中岛外各区新增优惠线路12条。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办理学生专用e通卡的对象主要包括在厦就读的中小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含外地户口在厦就读学生,不含自学考试类、成人教育类、电视网络进修类、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等学生)等。
为方便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学生专用e通卡的年审方式进行了简化,即由现行的一律每年年审一次改为区别不同学期实行分阶段年审,具体为:①本市户口且9年义务教育期间的学生:2008年8月1日之前办理的学生专用e通卡,应于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年审,年审后,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内不再年审;8月1日以后办理的学生专用e通卡,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内不再年审。②非本市户口或9年义务教育外的其他学生,其办理的专用e通卡每年年审一次,年审时间为每年的8月1日至9月30日。
现有专用e通卡可继续使用
市交通委负责人表示,公交票改第二阶段实施后,乘车优惠程度和范围都明显增加,全市可享受优惠办法的老人群体就达10万人左右,学生群体更是达到40多万人。
据介绍,特殊群体的各类专用e通卡仍可继续使用,不用重新办理,并享受新的乘车优惠范围。老干部专用e通卡自2008年9月1日起启用,未及时办理专用e通卡可继续使用“厦门老干部优待证”至2008年底。
目前,第一批“两低人员”的保障卡1135张已经办理完毕。e通卡系统正在进行升级改造,31日前将完成改造。[1][2][下一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