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厦门肉价跳水 养殖户全线亏损欲杀母猪降成本
2009-04-30
  相关部门调控肉价、大量冻肉进口、养猪行业扩大规模、养猪户抛售猪源,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猪价的下跌。但市畜牧业协会会长李明星认为,猪价不会再跌下去。   “现在,养猪已经进入全面亏损状况。你想想,猪苗从最高10公斤卖到820元,降到最近的180元至200元,生猪收购价从最高的9.6元/500克,一直降到5.5元/500克,基本上比原来一头猪少卖了最少40%的价钱。”集美后溪陆盛养猪场周场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今年冬天,打算将700头母猪杀掉300来头,降低运营成本。”   最近几周,买菜的市民欣喜地发现,肉价着实降下来了,比最贵的时候一斤便宜了几块钱。肉价下跌,肯定源头是生猪价格和猪苗价格下跌,那整个猪肉价格的市场产业链目前是什么状况,连续几天来,记者进行了全面的采访调查。   肉价跌了销售量涨了   “我们超市,这两个星期来肉价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基本上价格下调了20%—25%,但是,令我们都感到惊讶的是,整个鲜肉的销售收入却比价格没有调整时上涨了1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超市卖的鲜肉总量要比价格贵时多出30%以上。”在莲花五村某生鲜超市,李经理这样告诉记者。   在超市记者采访了几名买菜的居民,张女士说:“肉价下来了,当然就会比贵的时候多买一些,鱼、蛋、鸡鸭等就少买一些了。”刘先生告诉记者,从去年肉价“飙”得老高开始,家里就减少了买肉的量,记得肉价和油价几乎是同时涨起来的,但油不得不吃啊,因此,就缩减了吃肉。   记者了解到,对于肉价下跌,居民普遍都持欢迎态度,大家认为高价维持这么久了,也该松一口气了下来“歇歇”了。   但也有部分居民认为,肉价下跌也该有个度,像前两年,肉价跌到养猪户严重亏损,才导致2007年整年肉价超高,这也是应该警惕的现象。   优质猪肉价格仍“坚挺”   “合佳生态肉,瘦肉15.8元/500克,排骨23.3元/500克;圆香黑猪肉,瘦肉17元/500克,排骨26元/500克,精排32元/500克。”这是23日下午16时,记者在莲花附近某大型超市,见到的两个优质品牌猪肉价格。   而就在旁边的柜台上,普通猪肉瘦肉10.8元/500克,排骨25.8元/500克,最普通的腿肉才7.58元/500克,经过对比,更加显现出优质品牌猪肉的价格“昂贵”。记者从柜台销售人员处了解到,虽然市场肉价走低比较厉害,但作为品牌肉两个柜台并没有对销售价格作较大调整,“最多调了5%左右,还是做一些促销活动。”   记者从经营圆香黑猪肉的公司负责人处获悉,这两周来该公司在全市5个大超市设立的专营柜台销售一切正常,并没有比原来有异常波动,对于价格,该负责人表示,基本没有变化。   “为什么优质猪肉价格异常‘坚挺’?”超市生鲜部主管江女士告诉记者,莲花片区有许多高档楼宇住宅,这边的居民很多家境殷实,因此饮食方面在健康、环保方面要求比较高,价格上基本不在乎,这也是两家优质品牌猪肉一起入驻该超市的原因。   价格不会再跌下去   谈到猪价下跌的原因,厦门市畜牧业协会会长李明星认为有几个因素,首先,前一段时间,由于要控制CPI的增长,相关部门对肉价进行了调控,同时大量的冻肉进口对国内市场的猪价造成了冲击。其次,去年养猪业处于历史上的高利润时期,整个行业扩大了养殖规模,今年秋冬出栏的猪源比较充裕。另外,价格下跌后,养猪户信心不够抛售猪源,因此加速了猪价的跌势。   李明星认为,生猪总量目前依然不足,但今年短时间段内集中出售,是降价的重要原因,因此他认为价钱不会再跌下去。(记者莫家彦)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