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几种骗局 市民要多多留心了 |
2009-04-30 |
|
福建在线讯(记者 何珍) 昨日,省公安厅发布近期频繁出现的几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警示,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上当。
同时,警方介绍,目前所有银行的ATM机只有查询余额、取款、转账(包括汇款、缴费)、更改密码功能,凡是以种种借口要求将银行卡插入ATM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防火墙” 、“开通网上银行”、“与退税单位联网接受返还税费”、 “银行卡升级” 、 “收退税汇款”等项目的,即可认定为骗局。
A “视频借钱”
案例:8月30日晚上,莆田何先生QQ聊天时遇上“陈先生”。“陈先生”称,他的一个朋友出了车祸,急需用钱,让何先生汇2万元到朋友账户。
通过视频,何先生确定对方是“陈先生”,就答应了。哪知,事后陈先生接到何先生的电话,第一反应就是朋友被骗了。
手法>>
嫌疑人利用相关软件,将之前录好的视频播放给对方看,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向QQ“好友”借钱。
识骗方法>>
朋友QQ上借钱,您一定注意打电话确认。
B “汇款短信”
案例:福州长乐的陈女士,与亲戚合作投资办厂。5月20日中午,亲戚与她通电话要求她汇款。当天下午,陈女士收到“请把钱汇到××××账号”的短信,随即就将370万元汇了过去。
事后,她才发现将钱汇到一不知名的账户上!
手法>>
嫌疑人发送诸如“请把钱汇到账号 622848012xxxxxx”之类短信,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
识骗方法>>
市民汇款时,务必要再三确认银行账号。
C “电信欠费”
案例:今年1月份开始,厦门不少受害者接到自称是“电信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有人冒用受害者身份证办理电话业务并欠下巨额电话费。
“电信公司工作人员”还“热心”地帮助受害者转接公安机关电话,电话那头的“警察”郑重“提醒”受害者:其身份资料包括银行卡信息等资料已外泄,必须赶紧采取措施进行资金保护。受害者根据“警察”提示进行银行卡操作后,才发现卡内金额被骗走。
升级版>>
犯罪分子以办案单位工作人员的名义,通过网络电话给事主拨打电话,使事主来电显示为办案部门对外公布的固定电话号码,谎称在侦办一起案件时发现用事主身份证开户的银行卡涉嫌为犯罪分子洗钱,并以录口供为由,询问事主以其身份开户的所有银行账户的账号及存款数额,最后称其身份可能已被犯罪分子盗用,需将以其身份开户的所有银行账户冻结,进而要求事主将钱款存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达到诈骗钱款的目的。
手法>>
嫌疑人分别冒充电信、公安的工作人员,谎称事主的身份证被人冒用安装电话并欠下高额话费,然后以进行资金保护的名义,要求事主到ATM机上对银行卡进行操作,实际是将卡内存款转入其指定账户。
识骗方法>>
1.正常的电话欠费,电信公司会向您家中发送欠费催款单,但不会直接打电话催款。
2.民警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打电话指导如何转账、设密码。
“购车退税”
案例:今年4月的一天,福州林先生接到一个电话,称其购买的汽车可以返回4986元购置税,目前该税款已经打到国家金库里。
电话中,对方不仅详细说出了林先生的买车时间和车辆型号,甚至还点出了其家庭住址。于是,他按照对方提供的一个电话打了过去。“国家金库”告诉林先生,只要开通电话银行转账业务,立马可以将钱转过去。
林先生来到ATM机前,按照对方提示进行操作,结果15134元被人转走。
手法>>
嫌疑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人详细资料,随后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联系车主谎称其可以享受购车退税政策,诱导车主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识骗方法>>
1.目前只有“因质量原因,车辆被退回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机构不予办理车辆登记注册”两种情况可以退还购置税。
2.即便国家出台相关退税的政策,税务机关也不会通过短信、电话与纳税人联系,而是首先在报纸、电视等公共媒体发布公告,由纳税人自行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