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城镇居民医保惠及431万多人-图
2009-04-30
  □本报记者 陈洪亮 许才芳/文 吕诚/图   提案名称:《全面推进我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建议》   提案单位:农工党福建省委,其中赖应辉为第一提案人   提案摘要   2007年,我省设立了三个试点设区市参加全民医保参保,但是离“广覆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委员认为难处主要在于,一是由于参保人员年龄跨度大,人员分散,缺乏单位依托,参保登记、保费收缴、医保管理等有较大的难度。   去年5月6日陈芸副主席率省政协委员、提案单位及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等承办单位负责人到福州实地调研报告。9月22日-24日,陈芸副主席再次率队到漳州调研。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提案答复中也表示,提案所提的问题和建议非常好,特别是在我省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关键时刻,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将以落实提案为契机,建章立制,完善政策。   办理情况>>   提案初衷>>   厦门市于2007年初先行开展试点,福州、南平两地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试点。据代表了解的情况,截至2007年底,三个试点设区市中,厦门参保人数约为13.3万人,参保率达27%;福州参保人数约40万人,参保率达23%;南平参保人数约16.2万人,参保率达28%,离全民医保的目标尚有距离,为了更好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省农工民主党提出了该提案。   记者调查>>   惠及全省城镇居民达431万多人   再过一个月,鼓东街道开元社区龙山弄23号的孤寡老人李幼荣将迎来75岁生日。作为福州市第一张城镇居民医保卡的主人,他见证了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发展。近日,他刷出了福州首张城镇居民医保卡的第一笔“免单”。   27岁只身远离江苏到福州,在这里度过了近半个世纪。这位靠着低保补助的孤寡老人和其他人一样,安享着晚年。政府帮他解决吃、穿、住,现在连看大病都帮他解决了。   2007年拿到卡时,政府把150元参保费全免了。去年,他两个脚趾麻木,没有知觉。就首次带着城镇居民医保卡来到福州市人民医院,缴费的时候医生说要300多元,但一分钱都不要他出。“当时,我真是感动啊,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热乎乎的。”他说。近日,李幼荣刷出了福州首张城镇居民医保卡的第一笔“免单”。   截至2008年11月底,全省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1.85万人。福州、厦门、南平三个首批试点城市参保189.35万人,参保率达71%;泉州等六个扩大试点城市参保242.5万人,参保率达52%。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城镇居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总人数达17.28万人,发生的大病医疗总费用为42148.08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15465.87万元。   去年4月起,被列为全国扩大试点城市的漳州、泉州、三明、莆田、龙岩、宁德六市也陆续展开参保登记,标志着我省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进度比全国计划提前两年。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保处丁榕芳处长表示,城镇居民医保的一个意义在于从制度上填补了医保的空白。   他表示,开展试点后,中小学生纳入了参保范围,制度上尚未覆盖到大学生这个群体,为了实现 “人人享有医疗保障”,让每一群体都有医保制度覆盖,我省已经积极筹备大学生参加工作,有望今年正式启动,届时50万大学生将纳入城镇居民医保。(编辑 袁旭升)   委员回声>>   “为了更好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将在今年的‘两会’上,将再次提出提案《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我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建言献策。”   ——农工党省委参政议政部处长黄玲清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