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委员称项目攻关为人格侮辱 建议取消奖项评审
2011-03-13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WeiYuan]邢新会经常应邀担任科研基金项目[XiangMu]的评委。有时,邢新会刚刚得知自己是某个项目[XiangMu]的评审[PingShen]专家的当天,各种各样的“沟通电话”就随之而来。甚至,他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有的项目[XiangMu]申请人就给他打来了电话。更有甚者,如果到外地参加项目[XiangMu]评审[PingShen],各种名目的公关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参评人拿着材料,恭恭敬敬地请他“指教”,带来的材料里经常夹着一定的“东西”。

  “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邢新会不止一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

  他不堪其扰。每当碰到这种情况,他不敢接电话。半夜12点之前,更是不敢回宾馆。公关的人常守在宾馆门口。

  如果遇到的是与企业相关的项目[XiangMu],这种“公关”会变本加厉。邢新会说,以前企业为了拿项目[XiangMu],仅仅是公关主管领导,现在则开始“进攻”专家了。公关手段无所不用,甚至能千方百计打听到评委的家庭住址。

  “只要是有评审[PingShen]性质的项目[XiangMu],公关都很厉害。”邢新会说。正因为如此,他一般不愿意去做评委。

  “公关”的不只是科研项目[XiangMu]。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WeiYuan]说,每到评选博士点的时候,不少学校都要组织班子,举行公关活动。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拜访那些“疑似”的评审[PingShen]专家。因为评审[PingShen]专家名单是保密的,为了搞到这份名单,不少学校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部门是从专家库里随机抽取名单,关键是能把专家库的信息弄到,这很有参考价值。”这位委员[WeiYuan]说。学校为此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有个大学副校长,在外面专跑此事。为了拿下一个博士点,学校给的经费是100万元。

  南京大学教授高抒委员[WeiYuan]就当过“疑似”评审[PingShen]专家。但因为是随机抽取的名单,他真正参加评审[PingShen]的次数并不多。每年一到评审[PingShen]季节,有很多人来送钱、送物。这让他感觉很棘手:对方把钱放在信封里送过来,不收也不行,否则人家会认为这个专家太僵硬,不懂人情。

  开始,他会把钱寄回去。可是一寄,这件事情就暴露了,对参加评审[PingShen]的单位损害很大。还有寄回去的钱,人家处理不了,因为这笔钱在账面上早就已经报销了。

  至今,这件事都困扰着高抒。他又想了一个办法:把钱送给学校工会,过年过节时捐助贫困职工。但这仍不是妥当的办法。后来他又找了两个途径:捐给学校的发展基金和贫困大学生基金。

  到现在,不会“搞关系”的高抒,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完全想凭着实力说话,不吃这套人情,在现今的评审[PingShen]中是要吃亏的。“现在不管是谁评,都要给每一个可能的评委打招呼。”邢新会委员[WeiYuan]说,否则就被认为是瞧不起对方。而国外科研机构的自律性表现在:就是即使知道你参加评审[PingShen],也不会去找你,否则就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就因为不懂这些人情,吃了“闷亏”。他曾在博客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他一共申请了3个科研项目[XiangMu],其中两个半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评审[PingShen]组的间接反馈是:谁让饶毅不联系我们、不尊重我们?

  邢新会委员[WeiYuan]说,正因如此,这几年清华、北大在一些项目[XiangMu]的争取方面,会受到比较大的压制。“中国的事情,顶尖的团队不一定能得到关键的支持”。

  “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他说,有些招标“猫儿腻”多得很,“科技[KeJi]界不能变成这种状态”。

  各种项目[XiangMu]评审[PingShen]没有办法取消,代表委员[WeiYuan]们就强烈建议取消由评审[PingShen]引发的种种评奖。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委员[WeiYuan]建议取消各种奖项评审[PingShen]的原因。”邢新会委员[WeiYuan]说,各部门各省乱七八糟的奖太多了,好多评奖都存在不正常操作。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原院长邵国培委员[WeiYuan]说,国外的科技[KeJi]奖励主要是学科行业的专业奖,评奖也不是政府组织,而是专业学会组织,每种奖项每年或几年评一次,每次评一两个人,评委都是行内的大专家,奖项少而精。可是我们的科技[KeJi]评奖往往是在短短的几天内,把各行各业的专家组织在一起,对各学科门类的几十上百个项目[XiangMu]进行评审[PingShen],每个项目[XiangMu]的介绍和答辩不超过10分钟,每个专家都不是全才,一天要审几十个项目[XiangMu],怎么能评得准、评得好呢?

  “我们的科研项目[XiangMu]鉴定也不规范,鉴定委员[WeiYuan]会是自己请,常常是只请朋友,不请对手,相互捧场,高抬贵手,很少看到不过关的鉴定会。”他说。

  对此种种现象,邵国培委员[WeiYuan]说,广大科技[KeJi]工作者也看不惯,甚至很反感,但是对这种环境也无能为力。他建议,大幅减少科技[KeJi]奖励种类和数量,取消二等和三等奖,取消大部分政府奖和部门奖。

  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WeiYuan]、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WeiYuan]会主任尹卓交了一份提案:废止国家科技[KeJi]进步奖!

  他说,不但要废止国家的,连省部级的也要取消,因为各级科技[KeJi]进步奖已经“太多、太滥”了。在我国面向科研成果设立的三大科技[KeJi]奖项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都是少而精,科技[KeJi]进步奖数量太多。

  尹卓告诉记者,自己连续几年在科技[KeJi]界了解情况,很多人呼吁取消科技[KeJi]进步奖。一位科学家做基础研究,多年积累才有可能拿到自然科学奖或技术发明奖,而他的同龄人也许几年就拿出一个成果,获得科技[KeJi]进步奖。而人事部门将奖项与晋级挂钩,这些人就晋升得很快。

  “这就形成了一个导向:谁都不要搞基础研究。”尹卓说,现在有一种“逼良为娼”的功利主义倾向,很多年轻人来了一两天就学“坏”了,满脑子都是干“快”活儿,甚至不惜造假。他说,这才是最危险的。

  “如果评审[PingShen]都没有自律性,评审[PingShen]就没有意义了,都是游戏。”邢新会委员[WeiYuan]说。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一点,管理体制必须规范化,必须有好的制度建设,让所有的人都有安心工作的环境。“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科技[KeJi]发展会出现很多不正常的浪费”。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相关链接
    ·赵平委员称叫卖假发票是诱惑犯罪 政府应管
    ·高抒委员:日本民众抗震意识值得学习
    ·北京889名在日游客尚无伤亡报告
    ·我国每年突发事件达120万起 损失超3千亿元
    ·商贩将活鱼密封入袋制成挂件被指残忍
    ·广州律协名誉会长:法官队伍不能太年轻化
    ·云南盈江震区工作重心转向民众安置(图)
    ·最高检:铁路检察院转地方已获批
    ·北京明日早高峰东西二环交通将管制
    ·男童科普园观猴被咬伤 家长质疑园方管理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