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织梦
昨天,是“卢沟桥事变”74周年纪念日 dedecms.com
昨天,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的三子戴澄东将从父亲[FuQin]殉国地采回的泥土,撒在赭山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记者吴安亚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爸爸,儿子来看你了,你魂归故里了,终于和家人团聚了,和祖国人民团聚了!亲爱的爸爸,安息,魂安……”昨天上午10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带领一家老小,在芜湖赭山公园的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墓前呼唤着。 copyright dedecms
昨天是“卢沟桥事变”74周年纪念日,芜湖小赭山南麓的抗日名将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墓前,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的三儿子戴澄东以及妻子儿子和孙女。戴澄东与家人打开写有“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师长、民族英雄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魂归故里”的横幅,缓缓走向戴安[DaiAn]澜墓地。三鞠躬后,戴澄东老人及其家人一起手捧着从戴安[DaiAn]澜牺牲地带回的泥土,和着鲜花瓣,围绕墓地轻轻撒入树丛中。 内容来自dedecms
戴安[DaiAn]澜是安徽省无为县人,在抗日战争中,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重创日寇,名震世界,大长国威,后在返国途中遭日寇伏击身负重伤。1942年5月26日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在缅甸[MianDian]以身殉国,年仅38岁。其后,他的骨灰被葬于芜湖。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为革命烈士。戴澄东为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的第三子,现居南京。 copyright dedecms
今年5月29日,70岁的戴澄东与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一起,从昆明机场登上了飞往缅甸[MianDian]古都曼德勒的客机。两人此行是为了寻访抗日名将戴安[DaiAn]澜的牺牲地。 本文来自织梦
到达缅甸[MianDian]后,一切并不顺利: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的牺牲地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由于特殊的原因附近并不对外国人开放,经过中国外交部的努力,缅甸[MianDian]总统办公室特批了戴澄东的申请。 dedecms.com
戴澄东和吴先斌二人的到来,在曼德勒华人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交通、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困难,热心的华人华侨帮忙解决了。两位远征军的后代甚至丢下生意,作为向导和翻译,全程相陪。5月30日,戴澄东一行从曼德勒出发前往孟密,200多公里的车程因为道路年久失修走了11个小时。孟密前往莫罗之间原本有路连接,但因为雨季道路受损,大家只能向西取道密松,崎岖的山路一路颠簸辛苦。几经周折,当大家在一位当地老人的指引下,终于找到老茅邦村的戴将军[JiangJun]牺牲地时,累得几近虚脱。 dedecms.com
铺开席子,点香、燃烛、烧冥币,戴澄东满眶含泪,这是将军[JiangJun]的后人第一次到戴将军[JiangJun]殉国地凭吊。按照风俗,给父亲[FuQin]焚烧经书时,戴澄东哭成泪人:“我带着母亲、先辈们的遗愿来看您了,您跟着我们回家吧……”从父亲[FuQin]遇难地下山时,戴澄东挖了两捧土,装在红布袋中带在身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父亲[FuQin]牺牲时,我只有一岁多。但记得母亲常常说起,父亲[FuQin]特别喜欢读书、学习。母亲说,父亲[FuQin]最喜欢讲两句话,一句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另一句是‘人穷志不穷’,这两句话我受用至今。”回忆起父亲[FuQin],戴澄东老先生很是感慨,“可能真的是巧合吧,5月26日是我们终于获得缅甸[MianDian]政府签证的日子,这天正是父亲[FuQin]当年在缅甸[MianDian]牺牲的日子;5月29日,当我们仓促启程奔赴缅甸[MianDian],没想到这又是父亲[FuQin]火化的日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戴安[DaiAn]澜将军[JiangJun]铜像前,鲜花献毕,泥土撒完,戴澄东老先生全家围在铜像前正说着话,闷热的空气中传来了阵阵鸟鸣,多云的天空中,一缕阳光直射下来。(大江晚报--记者吴安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