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ZhanYi]后,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已占压倒优势,国民党[GuoMinDang]政府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均已面临绝境。国民党[GuoMinDang]将残余主力撤退到江南,集中了115个师约70万兵力,分布在宜昌至上海段1800公里的长江防线上,企图和共产党“划江而治”。 1949年3月28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进驻安徽省肥东县瑶岗村,在瑶岗运筹帷幄,指挥了闻名中外的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月的瑶岗,禾苗滴翠,树木葱茏。62年前,这个平静的小村庄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场著名战役[ZhanYi]的指挥地和决策地。从这里进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取得了战役[ZhanYi]的辉煌胜利,奏响了解放全中国的雄壮乐章。 6月23日,记者走进肥东县瑶岗村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岁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49年年初,三大战役[ZhanYi]结束,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粉碎国民党[GuoMinDang]划江分治的阴谋,党中央适时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决定成立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全面负责指挥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经中央批准,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比较,总前委接受了时任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的建议,于3月底移驻安徽肥东的瑶岗。 dedecms.com
“之所以选择瑶岗作为驻地,当时曾希圣提出了三个原因,一是群众基础好,没有土匪恶霸;二是交通方便,距离合肥只有二三十里;三是地势地形好,地处丘陵地带便于防空。 ”瑶岗村81岁的老馆员王万高向记者介绍。王万高是1985年筹备建馆者之一,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仍能清楚地记得当年部队驻村的情景:“当年,解放军来到瑶岗村,就在村民家借住。 ” copyright dedecms
驻守瑶岗后,总前委修改制定作战方案、开展水上训练、征集渡船、筹集粮草、动员民工支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渡江[DuJiang]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好后,伺机准备渡江[DuJiang]作战。当时中共中央正与南京国民党[GuoMinDang]政府举行和平谈判,为显示我方诚意、争取国内和平,中央决定推迟原定于15日的渡江[DuJiang]计划。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GuoMinDang]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0日晚至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扬帆起渡、全面出击,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了国民党[GuoMinDang]苦心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GuoMinDang]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的覆灭。陈毅闻此欣喜万分,挥毫赋七绝诗一首:“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4月底,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完成了在瑶岗的历史使命,离开瑶岗,向南京进发。 内容来自dedecms
如今,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旧址群分布在瑶岗村中各处,在这片古朴典雅的清代徽派建筑内,陈列的文物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总前委会议室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画像,墙上镶嵌着《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敌我态势图》;邓小平的卧室中保存着他用过的原物,正是在这间卧室里他撰写了《京沪杭战役[ZhanYi]实施纲要》;陈列橱窗中摆放着当时将士们所用的军鞋、竹筏、被褥等物品,展示着那一段峥嵘岁月。 1985年,肥东县人民政府建立了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旧址纪念馆,1996年,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总前委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省内外有近300家单位在此挂牌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渡江[DuJiang]战役[ZhanYi]的辉煌篇章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许蓓蓓) 内容来自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