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合肥[HeFei]实验学校42名四年级小学生,在安徽名人馆副馆长苏俊的带领及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徒步行走近8公里,探访了古代合肥[HeFei]七门旧址,了解合肥[HeFei]历史。
孩子[HaiZi]们沿着古环城河寻访
【探源】合肥[HeFei]之名第一次出现在《史记》
安徽名人馆副馆长苏俊介绍,合肥[HeFei]从发展到城邑开始计算,已有3000多年历史。合肥[HeFei]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合肥[HeFei]之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HeFei]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汉朝时,合肥[HeFei]城位于今四里河附近,面积很小。东汉末年,由于战乱,旧城废弃。公元前200年,扬州刺史刘馥单骑赴任,重建合肥[HeFei]城。三国时期,合肥[HeFei]是军事重镇,被曹操看中,东吴为争夺合肥[HeFei]发动十余次战役,诞生了著名的逍遥津大战。之后,满宠在合肥[HeFei]以西建新城,旧址为现在的三国遗址公园。唐朝时,大将尉迟敬德受李世民派遣重筑土城,史称唐城、金斗城(得名于古城[GuCheng]内金斗河)。宋朝时,合肥[HeFei]城扩大了几倍,名曰“斗梁城”。
【访古】古城[GuCheng]七门今何在?
看了合肥[HeFei]古城[GuCheng]图,孩子[HaiZi]们跃跃欲试,急切地想冲出校园,亲自去寻访合肥[HeFei]古迹。
上午8:30,42名孩子[HaiZi]从环城南路与永红路交口出发,一路向西向北,沿着环城公园寻找古合肥[HeFei]七门的位置。
○西平门
孩子[HaiZi]们到达第一个城门西平门所在地。西平门位于今大西门,取西方太平之意。苏俊给孩子[HaiZi]们介绍了城池的概念,古代城市防御一靠宽阔的护城河,二靠高大的城墙,因此有城池的说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这么来的。
○水西门
之后,孩子[HaiZi]们沿环城马路折向北,途经黑池坝,奔赴第二个古城[GuCheng]门水西门。水西门位于今亳州路桥附近,因位于合肥[HeFei]古城[GuCheng]内金斗河之西而得名。从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的合肥[HeFei]城郭图上可以看到,金斗河当时为自西而东贯穿合肥[HeFei]的主干河流,为东西二门间的水陆通道。
○拱辰门
古城[GuCheng]合肥[HeFei]北面只有一门,名为拱辰门,取于《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且此门正对北方。拱辰门旧址位于现拱辰街与环城马路交口处。在拱辰门死难者纪念碑前,孩子[HaiZi]们悼念了被日军杀害的同胞。
○威武门、时雍门
合肥[HeFei]东面有两门,分别为威武门和时雍门。威武门位于今环城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处,苏俊讲解,之所以取名威武门,是因为合肥[HeFei]城池西南部高,东边最低洼,且沿水路可直抵城门下,因此,一般欲攻合肥[HeFei]城,敌方必会首选此门。取名威武门,一是好听吉利,二有振我军威、威慑敌军之意。时雍门在威武门南侧不远处,寓意“时序雍和,四季平安”,祈求平安和顺。
○南薰门、德胜门
城南两门为南薰门和德胜门。南薰门取自帝舜《南风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德胜门意指“得胜”之意。历来官员上任,军队回城也都从此门入。
最后,孩子[HaiZi]们从环城东路至包河公园、银河公园回到合肥[HeFei]实验学校,整个探寻古城[GuCheng]活动徒步行走约8公里,历时4个小时。下午,孩子[HaiZi]们又到滨湖新区感受了现代化大都市的氛围。(记者 郜征/文、卓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