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完善水利通信设施和省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构建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指挥调度、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和大型灌区信息为一体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内容来自dedecms 担负着淮河中游水文[ShuiWen]信息采集与处理任务的王家坝水文[ShuiWen]站,在实现雨情、水位信息自动测报、自动传输后,测流时间减少至两三个小时,数据传输只需几分钟。2010年7月21日,王家坝第一次洪峰水位只用了短短的5分钟,就传输到国家防总、省防指和省水情中心。 “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指挥能力建设,是防灾减灾的根本保证。 ”省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责任体系在安徽省初步建立,在历次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应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各级抗旱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全省组建2支国家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完善10支省级抢险队、72支县级以上抗旱服务队、244支乡镇级服务队。 织梦好,好织梦 水文[ShuiWen]是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的耳目,为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省水文[ShuiWen]局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水文[ShuiWen]事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全省580处雨量点、190处水位点、96处墒情点实现自动测报,基本建成遍布全省的自动测报网络,并实现水情信息共享和实时发布查询。但水文[ShuiWen]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站网自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省委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水文[ShuiWen]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水文[ShuiWen]监测站、墒情旱情监测点,拓展站网功能;加强水文[ShuiWen]巡测基地和水文[ShuiWen]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升水文[ShuiWen]机动应急测报能力,建设省洪涝旱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全面建设农田旱情测报系统和水库库区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dedecms.com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为提高防汛减灾能力和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安徽省已经依托国家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指挥系统在长江、淮河流域建立了远程监控和会商系统,可随时监测各重要闸坝的情况,组织异地会商。准确及时判断汛情,快速做出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决策。省委一号文件指出,完善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责任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设立省、市、县三级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督察专员;大力开展堤顶防汛道路改造;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高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物资储备能力,加强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FangXunKangHan]服务组织建设。(范智、聂建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