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12月8日电 198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强沿江四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皖江开发”战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而时任副省长的吴昌期,分管外事和经济,是“皖江开发”战略的主要制定者和亲历者。吴昌期认为,安徽的对外开放正是起步于八百里皖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端:从“皖江开发”到“融入长三角”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发皖江不是突发奇想,更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吴昌期回忆,1988年,他从西藏回到安徽,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当时副省长的分工与现在不同,我要同时分管外事和经济”。吴昌期回忆,1990年6月2日,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发【1990】100号”文件批复开发和开放浦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央提出开发、开放浦东以后,为了“融入长三角”、“呼应浦东”,我省作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重大决定,“皖江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而首批对外开放的是沿江四市:芜湖、安庆、铜陵和马鞍山。进而部署“一线两点”作为安徽开发、开放的重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庆的石化、铜陵的有色金属、马鞍山的钢铁、芜湖的口岸设施都是各自的主导优势,更为难得的是,这些优势相互间可以互补。”吴昌期说,而且沿江四市有很长的对外开放历史,知名度高;临江近海,靠近我国的开放地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发达便利,能源、水源丰富充沛,土地劳力价格低廉,人口素质好,农业发达;因此沿江四市的对外开放成为皖江开发的先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在吴昌期看来,不仅是沿江四市,整个安徽对外开放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吴昌期认为,安徽自古不仅人才辈出,而且矿产、粮食等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安徽还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科技资源更是安徽的一大优势,“如此丰富的人文景观、物产和科技资源,为安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昌期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行:游戏先要熟悉规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放,什么是改革开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规则,对外开放遵循什么游戏规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昌期说,当确定要开发皖江时,他就开始思考:既然要进行改革开放,在这之前让大家对改革开放有个直观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对对外开放不了解,就不能真正做到安徽的开发、开放”而这样的启蒙,当时作为副省长的吴昌期是通过写了一本书和一篇文章来实现的。书名是《对外开放政策及有关问题》,是对当时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现状的介绍。而另一篇文章则是吴昌期所写的《关贸总协定及其相关问题》,是对当时对外经贸活动游戏规则的介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了一书一文章,吴昌期觉得还不够,吴昌期当时又当起了客座老师,先后来到科大和当时的皖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学府进行相关的宣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信息化先行:副省长自编计算机教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就是要接受新鲜事物。而当时作为分管外事和经济副省长的吴昌期更是身体力行。在“皖江开发”之初,吴昌期就敏锐地察觉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率先提出了“信息化先行”的概念,为了走在信息化的前面,吴昌期选定了计算机作为突破口,他与时任安徽省计委主任汪洋,共同发起举办了多期厅局长计算机培训班,旨在推广普及计算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省各级政府领导和公务员普及计算机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和普及计算机培训方面还有差距,而相当一部分的领导由于年龄、文化水平等原因,对学会计算机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吴昌期一方面举办多期计算机培训班,另一方面,专门针对当时的公务员学、用计算机的特点,吴昌期自编了一套《政府公务员计算机应用》教程,刊载在《计划干部培训》1998年第11-12合刊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计划干部培训》的合刊上看到了吴昌期编写的这本计算机教程,整个教程不过数千字,文字浅显易懂,语言精练,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阅读也没有任何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熟:为“皖江开发”配“钥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昌期告诉记者,“皖江开发”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施行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对于此,吴昌期有着精辟的论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皖江开发”在整个安徽对外开放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昌期:安徽的对外开放是以“一线两点”为重点,其中“一线”就是指长江沿线,在我省境内沿江有四市三区,主要发展外向型企业。“两点”是指合肥和黄山,其中合肥是以高科技为重点,而黄山则以旅游为中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皖江开发”启动是否顺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昌期:“皖江开发”的重点是沿江四市,沿江开发、开放要靠两个条件:一靠超前的改革,一靠适当的投入。而作为当时的芜湖定位于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很快芜湖开始对外轮开放,第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芜湖出现,那时的芜湖经济开发区特点是“规划早、规格高、规模小”,一期虽然只有0.4平方公里,但毕竟开了个好头,而芜湖港也成为长江上首个对外轮开放的的港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皖江开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昌期:随着芜湖对外开放的深入,一系列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对外交流开放涉及商品检验、动植物检验、卫生检验、海关、货运、航运、安检、边检等方面,而这些都分散于十几个部门,如何统一协调这些部门能步调一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那么是怎样应对这些问题的呢? tujian.org
吴昌期:问题既然出现,政府就要解决。对于解决“皖江开发”中出现的的问题,政府扮演的是“锁匠”的角色,就像在我们面前摆放了十几把锁,我们的任务就是为这些新锁配上一把把钥匙,该协调的协调,该设立新部门的设立新部门。其实对外开放也就是打破原先锁闭的状态,打开门锁走出去,“从这一点上来讲,“皖江开发”与改革开放是一脉相承,都是“开锁”的过程,不仅是打开对外交流的锁,更是打开人们观念上的那把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徽的开发开放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从“皖江开发”到整个安徽的对外开放,是遵循这一规律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昌期,江西黎川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省交通厅科研所总工程师、省交通厅副厅长,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