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委托执行[ZhiXing]是人民法院执行[ZhiXing]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跨辖区案件的执行[ZhiXing]具有重要作用。最高人民法院15日公布了《关于委托执行[ZhiXing]若干问题的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委托执行[ZhiXing]工作,完善执行[ZhiXing]制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个司法解释自2011年5月16日起施行。
dedecms.com
据了解,目前委托执行[ZhiXing]工作运转不畅。2010年下半年,最高人民法院集中开展了一次委托执行[ZhiXing]积案的清理活动。在清理活动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委托执行[ZhiXing]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ZhiXing];一些法院对委托或受托案件底数不清,管理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委托执行[ZhiXing]制度不完善。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这个司法解释。
copyright dedecms
司法解释着重修改不合理的委托执行[ZhiXing]制度。主要规定了委托执行[ZhiXing]的一般原则、委托执行[ZhiXing]的例外、委托执行[ZhiXing]案件的归属和结案问题、受托法院的确定原则、委托手续的办理、委托案件的办理程序、委托执行[ZhiXing]案件的监督、委托执行[ZhiXing]的统一管理和协调等内容。 copyright dedecms
这个规定坚持委托执行[ZhiXing]与尊重当事人执行[ZhiXing]管辖选择权的原则,明确规定执行[ZhiXing]法院经调查发现被执行[ZhiXing]人在本辖区内已无财产可供执行[ZhiXing],且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有可供执行[ZhiXing]财产的,应当将案件委托异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执行[ZhiXing]。最高人民法院执行[ZhiXing]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规定有利于节约执行[ZhiXing]成本和公共资源,减少人、财、物和时间的耗费,更好地体现经济与效率的原则;有利于执行[ZhiXing]活动顺利开展,发挥受托法院地利、人和的优势,对被执行[ZhiXing]财产进行评估、处置,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执行[ZhiXing]中出现的问题,易于避免异地执行[ZhiXing]受阻和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加强执行[ZhiXing]工作中的廉政建设,异地执行[ZhiXing]难以避免的当事人和执行[ZhiXing]人员“三同”(同行、同吃、同住)的现象,将从制度上受到遏制。
本文来自织梦
司法解释规定,受托法院未能在6个月内将受托案件执结的,申请执行[ZhiXing]人有权请求受托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级执行[ZhiXing]或者指定执行[ZhiXing],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审查,发现受托法院无正当理由不予执行[ZhiXing]的,应当限期执行[ZhiXing]或者作出裁定提级执行[ZhiXing]或者指定执行[ZhiXing]。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司法解释还规定,执行[ZhiXing]法院赴异地执行[ZhiXing]案件时,应当持有其所在辖区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函件,但异地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非处分性执行[ZhiXing]措施的除外。异地执行[ZhiXing]时,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请求当地法院协助执行[ZhiXing],当地法院应当积极配合,保证执行[ZhiXing]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行[ZhiXing]装备、执行[ZhiXing]标的物不受侵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