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政协大会提案组:让委员提案与人民想法更合拍
2011-03-03

“让委员提案[TiAn]与人民想法更合拍”
——新华社记者探访政协大会提案[TiAn]组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罗沙 崔静)提案[TiAn]是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的重要途径,提案[TiAn]是如何处理的?今年的提案[TiAn]有何新特色?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全国政协机关办公楼,探访本届政协大会提案[TiAn]组。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20多位工作人员围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

    “这里是提案[TiAn]组业务一组,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们有关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提案[TiAn],都在这里处理。”顺着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TiAn]组副组长刘晓冰的手看过去,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屏幕前晃动,紧张而有序。

    提案[TiAn]组工作人员李磊向记者展示着他的工作界面,电脑屏幕上显示他正在处理一份有关促进我国商业流通企业发展的提案[TiAn]。“根据提案[TiAn]处理工作规范,一份提案[TiAn]首先要根据其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关键字进一步细分,提交初审后转交给承办提案[TiAn]的部门和单位。”

    据刘晓冰介绍,经济类提案[TiAn]预计将占全部提案[TiAn]的一半左右。“委员们提交提案[TiAn]的积极性很高,从去年12月11日开始,提案[TiAn]组迄今已经收到各类提案[TiAn]数百份,内容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就业、医改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很多委员都围绕着‘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刘晓冰说,“预计政协大会开幕后,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提案[TiAn]的提交将达到一个高潮。”

    “为了拓展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的提案[TiAn]思路,我们今年特别选取了来自网民的30份‘E提案[TiAn]’,发给全部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作为参考。”刘晓冰向记者展示了一份“E提案[TiAn]选编”。“与过去通过部委征集提案[TiAn]思路相比,来自网民的意见,令委员们的提案[TiAn]与人民的想法更加合拍。”

    翻开这本“E提案[TiAn]”,一篇篇网民们精心编写的提案[TiAn]历历在目。三农、房地产调控、教育事业改革……网民们对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十二五”规划的期盼跃然纸上。

    与往年提案[TiAn]组纸张、资料满地摆的场景有所不同,今年的提案[TiAn]组显得格外整洁,除了必要的文件,屋子里看不到一份纸质提案[TiAn]。

    “我们今年完全采用网络化操作,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在网上提交提案[TiAn],工作人员在网上处理提案[TiAn],效率提高了,也更加节能环保。”刘晓冰说。

    有了高效率的处理系统,今年政协大会将更加注重提案[TiAn]质量的提高。“我们已经从提案[TiAn]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手,进一步修改了优秀提案[TiAn]的评价标准,鼓励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深入基层寻找人民最想说、也最需要说的问题。”刘晓冰说。

    刘晓冰表示,政协大会还将进一步加大政协委员[ZhengXieWeiYuan]提案[TiAn]的公开化力度,在往年公开100多份提案[TiAn]的基础上,今年通过网络以及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的提案[TiAn]数量将提升一倍。

     相关链接
    ·贾庆林:祖国统一需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同心协
    ·外交部就利比亚等国局势提出解决三原则
    ·贾庆林从6方面提出2011年政协工作部署
    ·温家宝会见巴西外长帕特里奥塔
    ·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议程
    ·杨超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资金运用渠
    ·解放军政协委员:研发歼-20是为保护领空
    ·交通部:已道路转运撤出利比亚国民15557人次
    ·贾庆林:政协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贾庆林:政协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