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房贷暴利渐行渐远
2009-05-19

新年伊始,存量房贷利率可以打7折的消息令“房奴”们格外兴奋。尽管有些“心有不甘”,但从各地分行陆续公布的申请标准来看,各家银行的“老贷新惠”政策明显有了松口迹象。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和转按揭客户争夺战的日益激烈,各家银行对存量房贷的执行很快就会全部到底(按基准利率0.7倍执行),曾经“暴利”的房贷业务进入微利时代已是大势所趋。 tujian.org

银行之所以对于存量房贷打折态度暧昧,主要是认为打折后房贷业务利润太微薄。有银行个贷部经理向记者抱怨,现在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打7折只有4.158%,与五年期存款利率3.60%相比,只有0.558个百分点的利差,这样的利差水平和前两年实在是天壤之别,根本无法承担包括营销费用、准备金成本、日常经营成本在内的银行资金运营成本。 tujian.org

其实,中国银行业房贷业务曾经享有的高利差原本就非业界常态。从全球范围看,以房贷业务为代表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早已进入微利时代,在国外主要市场,银行房贷的利差都在1厘以下,而国内银行因受惠于央行多次加息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狂热,前几年房贷业务的利差一直维持在2厘左右。随着经济景气的下行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日渐充裕,房地产投资需求却依然低迷,代表资金成本的房贷利率必然下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政策层面来看,对于以自住为目的的房贷消费,政府的鼓励态度日渐明朗,从最开始允许优惠住房按揭利率为基准利率的9折到去年的8.5折,再到如今的7折,政策逐渐松绑。而且,由于房地产投资对于中国的GDP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经济增长,各级政府将来有望出台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楼市。在一些地区,二套房贷也开始享受优惠利率。在此背景下,银行昔日的“暴利”势必难保。换言之,在所有行业都不景气的年代,曾经被保护政策“宠”惯了的银行业不可能再过以前一样的好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且,今天的房贷市场已非四大银行垄断的天下,而是各家中小银行激烈竞争的大蛋糕。7折之后的房贷利差虽然降到了0.558厘,但依然是银行信贷业务中风险最低的优质资产,2008年中期上市银行披露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均在1%以下,所以银行一方面担心利润损失,但另一方面,更担心房贷客户流失。在此背景下,银行很难结成价格同盟。事实上,不少地区,各银行之间转按揭客户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免费办理转按揭的银行并不鲜见,争战的结果必然是所有存量房贷一律打7折。 tujian.org

房贷进入微利时代,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情。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虽然痛苦,但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与世界成熟银行相比,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仍显得非常单一,中间业务占比不到20%.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中国特色”的高利差让中国银行业丧失了业务拓展的动力。以房贷为代表的传统业务利差下降,也许能够激发银行苦练内功,加大对中间业务的研发,推出更多创新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事实上,纵观西方金融史,银行业的成熟和创新也都是被传统业务的不断衰败给逼出来的,信用卡、电子银行、货币市场基金……无一不是“急中生智”的产物。渐行渐远的房贷暴利,也许能让中国的银行更有活力,也更健康。(钱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