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国际市场的同时,要很好地开发国内市场来改善人民生活。这样,我们有可能很好地应对当前的危机,同时打好未来发展的可靠基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其仁:投资未来的瓶颈 tujian.org 中图社电“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全球相对主导性的政策,在家庭、企业出于对未来的担忧而不敢花钱或者是不敢融资花钱的时候,政府主动地用自身财力来进行投资,维持经济增长。那么,这个政策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花的钱从哪里来,另一个是这些钱花到哪里去?”在1月11日举行的“2008年度观察家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提出,“应该尽量往未来的瓶颈方向去布置投资项目。因为你只有对未来的瓶颈进行投资,这样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才会比较顺畅。” tujian.org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舆论和大众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将投向何处。“日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大肆地花钱,一方面政府的债务占到GDP的60%以上。一方面它已经发现很难找到将来有经济需要的基础设施。”周其仁表示,这一点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总的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城市,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还有很多需要投资的地方。但是,中国也要考虑积极的财政政策到底往哪个方向做更大的倾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进一步指出,一个大的政策要确定,就是要更多地把中国的建设项目,引向国内需求、引向国内市场。“这不是说外向从此对于中国不再重要,外向对于中国永远是重要的,中国永远不能关起门来搞自己的经济建设。但是,过去的10年到15年,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无论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产能,还是面向国际的基础设施,发展都是非常强劲的。比较而言,是国内方面仍有很多薄弱的环节,所以大的方向一定是支持国内市场兴旺起来的那些设施,一定是在国内恢复市场繁荣方面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瓶颈的项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这个思路,周其仁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成为投资重点。其一就是为国内的流通奠定更扎实的基础设施。“我们现在沿海往外走的物流建设达到了一个世界级的水平,港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等等沿海的物流潜能是非常大的。但是国内的流通与国际的差距还非常大,所以中央已经出台了对于铁路的投资政策。同时,水路的投资也非常重要,它对于重量非常大的商品运载有很大优势。” tujian.org 城镇建设方面也有巨大的投资要求。“城市生活要变得方便起来,需要巨大的投资,这方面可能需要空间资源的重新布局,否则无论我们GDP增长多快、国民收入增长多高,我们的生活、商业活动、人际交往都非常不畅。所以要增加城市运行的功能,降低人们在城市里生活的时间成本,这个领域应该有很多很多的项目可以考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我们不能一谈经济就是制造业,这是过去我们10到15年的主打。但是,光注重制造业可能很多的内需就满足不了,还不要说拉动内需。比如说医疗、教育、养老、文化,这些领域现在就有大量的需求,但在准入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我们的开放政策在制造业搞得非常好,要把这个经验移到非制造业,移到广义的社会服务业的方面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特别指出,以前的城市建设的经验可能会卡住我们未来的城市建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中国把城市通开、城乡通开,这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思路。”周其仁表示,“在面向国际市场的同时,要很好地开发国内市场来改善人民生活。这样的话,我们有可能很好地应对当前的危机,同时争取一个未来发展的可靠基础。”(记者蒋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