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疾控中心:人禽流感病例无瞒报情节
2009-05-19

1月9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就北京发生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举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研究员表示:该病例“从临床疑似到实验室确诊,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存在瞒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舒跃龙介绍,疑似病例的样本送到试验室后,最快的检测方法是核酸试验,一般需要8个小时,如果检测不到核酸,只能进行病毒分离,需要5~7天,如果分离不出来病毒,需要对血清抗体进行检测,也需要5~7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个流程是必须要进行的,加上我们国家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样本运送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卫生部、省级卫生部门进行运送批准,然后再进行包装并以指定的运送车辆运送到一定的实验室,只有在一定级别的实验室才能把包装打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疾控应急办负责人王健研究员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北京患者黄燕清的病毒样本是在1月4日晚上送达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报告在1月5日发布。

tujian.org

中国在2004年建立并启用了我国人禽流感监测系统,通过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以及在动物禽流感疫情和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后的应急监测进行人禽流感疫情监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已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流感监测网络,包括63家网络实验室,2009年还将增加21家实验室。过去是通过邮寄的方式,需要24天才能收到信息。这个体系的建立,使得一些传染病可以早期发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马家奇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tujian.org

目前,对于不明原因肺炎监测,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卫生部颁布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及时上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同时进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排查工作,并根据方案开展疫情处置等公共卫生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舒跃龙介绍,自2004年以来,在流感监测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以确保每一个实验室不仅具备流感病毒分离检测能力,同时还具备禽流感病毒检测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所有网络实验室均具备了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所有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还具备了禽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部分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甚至具备了禽流感病毒分离能力。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每年均开展网络实验室的技术培训工作,向网络成员提供检测试剂;并且每年组织专家对网络实验室进行督导及盲样考核工作,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舒跃龙说。 tujian.org

“从中国人禽流感病例来分析,多数是由于跟带病毒的禽类直接接触患病。”舒跃龙表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2005年以来,中国共发现并确诊人禽流感病毒A(H5N1)病例30例,死亡20例。此数据未包括卫生部追溯诊断的2003年初北京病例,但包括了最近报告并确诊的1例北京病例。

tujian.org

舒跃龙表示,最好的办法是不吃病死禽并不要接触,只有切断传染途径是最好的方式,目前还没有因食用煮熟禽类而患病的例子。(马晓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