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北京1月9日电 题:人淡如菊——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面对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图社“新华视点”记者邹声文 tujian.org 作为化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所引发的“中国冲击”成功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 tujian.org 作为教育家,他撰写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国几代化学工作者,仅在北大工作的学生中就涌现了3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年近9旬的老人,他依然活跃在科研前沿,亲赴边远矿区考察,为稀土资源优化利用而操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认识的人,都叫他“徐先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9日上午,万众瞩目下,徐先生从胡锦涛总书记的手中接过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获奖感言”:“我比不上他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先生很谦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要见记者,先生特地穿上新皮鞋,打上领带,早早来到会议室。先生身边的人说,他是为了表达对晚他好几辈的记者的尊重。 tujian.org 一头银发,一架金丝眼镜,一张略显清瘦的脸庞。老人安安静静地坐着,沉稳得像一座山。记者把录音笔话筒别在他的衣领上,先生很配合地侧过身子;有人给他照相,希望他抬抬头,先生就一直抬着头,目光似乎在问:这样行吗?他还略带歉意地提醒记者,自己听力不太好,提问时声音最好大一些,并一再为自己浓浓的绍兴口音表示歉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接受采访前,先生和记者一起看学校为他获奖拍的短片。他凝视着荧屏,听着赞扬的话,神情里流露出明显的不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大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我获奖的工作都是我的学生和研究团队完成的,我只是这个集体的代表。”他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一生在科研上三次转向,在四个方向上开展研究。在这四个方向上,我的学生已大大超过了我。我比不上他们。这是真心实意的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先生如数家珍:他的学生黎乐民院士在量子化学领域,黄春辉院士在稀土配位化学和光电功能材料方面,高松院士在分子磁体方面,长江学者严纯华在重稀土萃取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大大超过了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超过先生,我非常高兴。”徐先生真诚地说,“这不是谦虚,是实实在在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先生对其他科学家也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获奖的,拿袁隆平来说吧,我就比不上。他不但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世界粮食问题也有很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1年,国家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钱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美国也把他评为20世纪的世界大科学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还有托起‘两弹一星’的23位杰出科学家。他们的贡献特别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比不上他们,真的!”先生这样结束“获奖感言”,语气愈加诚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