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本月公开市场解禁资金逾5000亿元 充裕流动性助推经济增长
2009-05-19

中图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王宇、姚均芳) 中国人民银行8日发行今年第一期期限为3个月的中央银行票据,最高发行量为500亿元。不过,相比于500亿元流动性的回笼,市场更为关注的是,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将分别有数千亿元和上万亿元资金陆续解禁到期并流向市场,这样的巨额资金解禁在以往年初时并不多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据央行相关公告可以看出,今年1月份到期的央行一年期票据将达到2300亿元左右,如果把到期的三月央票和正回购计算在内,1月份央票和公开市场滚动操作将累计向市场释放资金超过5000亿元,一季度解禁资金也将超过万亿元,巨额资金将向市场释放出大量流动性,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国家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充裕资金的解禁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其中一部分流动性一定会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必将有利于扩大内需。”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接受中图社记者采访时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丁志杰认为,2008年年初时,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大量发行票据回收流动性,2009年起这些资金纷纷解禁到期。与此同时,自2008年四季度起,央行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减了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和力度,逐步放松流动性,这些因素将共同推动2009年资金面宽裕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公开市场在减少资金回笼的同时,还在操作结构上进行调整。先是于7月份宣布暂停三年央行票据的发行量,此后,又于10月底宣布隔周发行供应量最大的一年和3个月央行票据,并且在12月初宣布暂停了一年央行票据的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毫无疑问,大量资金进入市场,必将助推经济的平稳增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将中国经济比作一条大船,货币就是“载舟之水”,金融的作用则在于促使“资金之水”流动起来。年初公开市场解禁的大量资金,即可视为“资金之水”正从“堤坝”中释放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方面大量到期的资金进入银行体系,另一方面央票发行节奏放缓甚至是‘断供’,这些因素都对鼓励银行放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释放的流动性在不能回至央票市场的情况下,一定会流入实体经济。”丁志杰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越来越多资金进入到银行。为了减少对资金的持有成本,银行肯定会想办法,寻找有竞争力的企业,增加放贷规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央行日前召开的工作会议也指出,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鼓励银行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开展出口信贷业务等,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新增信贷资金。 tujian.org

“而三月期央行票据的发行,是央行考虑到当前货币市场进入空当期,银行可投资的金融产品偏少,央行为提高银行收益率而采取的公开市场常规操作行为。”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认为,基于节日因素,1月份银行不会出现大量放贷行为,不过巨额到期资金今后一定会给信贷市场带来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丁志杰认为,大量资金进入市场,必将助推市场利率的下行,这将进一步加大央行继续降息的可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