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怎样看待大学生就业难
2009-05-19
怎样看待大学生就业难(名家有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话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毕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现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晓根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给本已艰难的大学生就业,又添了几分压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从来都不缺人,缺的是人才。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个原则没有错。一家人全力以赴,将精力和财力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学成之后,有一份称心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这种期待也没有错。而现实的情况是,在这个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国家,众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却并不容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什么?怎么办?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最关心的其实就是这六个字。 tujian.org

新年第一期科教周刊,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此,在思考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基础上探讨“怎么办”。贴近民生实际,关注社会热点,深入探析问题,这也正是新的一年里,科教周刊继续努力的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编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业难,是否意味着大学生太多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现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当旺盛,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加上城市化进程滞后,职位供给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甚至难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在加速、社会在转型,“中国制造”特点突出,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个时期,大学生就业难是否有其客观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培林:中国的就业市场,从其特点来看,还是一个分割的市场。比如农民工竞争的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竞争的就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二者之间难以替代。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技工的就业市场,往往是大学生不愿意做而农民工还做不了的工作。我国经济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升级阶段以后,这三个就业市场都面临新的问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其实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与城市化紧密相连。但我们的增长方式是工业占主导,工业产出占GDP的比例之高,在世界各国中少有。而城市化又滞后于工业化,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是职位供给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不是我们大学生数量过多了?有人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批评大学扩招的政策。我看问题不在这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城市家庭里又都是独生子女,要求孩子上大学,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努力满足这个需求,而不是抑制这个需求。何况你也抑制不了,国内不能满足,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大量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就流向海外。另外,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也才达到23%,农民孩子能上大学的还是少数。中等收入国家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一般都在40%以上,发达国家至少在60%以上。所以要从就业供给上想办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业形势越严峻,越应该提升劳动力素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而是培养“性价比”更高的劳动力去获取更多就业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比较观察,世界上已经走过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当年是否也遇到过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们的做法如何,能否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tujian.org

李培林: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些差别,其一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虽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已经很低,但每年净增的人口还有700多万,新生劳动力数量很多,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的数量也还很多,所以就业需求还比较大。另一个差异是城乡差别大,发展方式还不是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更强。 tujian.org

如果说有什么启示的话,我想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国家要舍得在教育上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教育体系也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调整,教育要注意为就业服务。每个家庭为子女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自然期望有比较好的收益,教育不能无视这种预期。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要注意就业的需求。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出现劳动力短缺,所以转变发展方式是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而我们在很长一个阶段还不可能有技术和资本的比较优势,优势还是在劳动力上,只不过过去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低。随着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要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力素质上,要通过劳动力从成本到素质的转变来保持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教育要有前瞻性,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tujian.org

「大学不能无视现实的变化,要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大学生也要根据现实的变化转变就业观念」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创造”将逐渐突出,社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那些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也将越来越受欢迎。我们的人才培养该不该有一定的前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培林:大学生就业难,大学也要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现在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很快,而大学的师资力量结构、课程设置结构和教材内容,都是相对稳定的,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大学不能无视现实的变化,认为通识教育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大学教育要有前瞻性,适应现实和将来变化的需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深刻影响,危机也孕育着新的机会。在振兴经济的同时,要把振兴就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非常时期有非常之举,实施大规模的就业振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这方面需要广开渠道。比如可以设想实施大规模的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我国目前有60多万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8万多个以居委会为单位的城镇社区,专业化的社区工作需要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去从事。如果能够动员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工作,同时给予他们恰当的生活待遇,我想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当然,要有与之配套的措施,比如在国有部门录用人员时,要对从事两年以上志愿工作的大学生优先录取;在干部选拔中,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志愿工作者中选拔,等等。总之,放开渠道就是从各方面想办法吸纳大学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业难,是否意味着大学生太多了?

tujian.org

「我国现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当旺盛,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加上城市化进程滞后,职位供给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tujian.org

记者: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甚至难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在加速、社会在转型,“中国制造”特点突出,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个时期,大学生就业难是否有其客观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培林:中国的就业市场,从其特点来看,还是一个分割的市场。比如农民工竞争的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竞争的就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二者之间难以替代。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技工的就业市场,往往是大学生不愿意做而农民工还做不了的工作。我国经济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升级阶段以后,这三个就业市场都面临新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其实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与城市化紧密相连。但我们的增长方式是工业占主导,工业产出占GDP的比例之高,在世界各国中少有。而城市化又滞后于工业化,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是职位供给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不是我们大学生数量过多了?有人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批评大学扩招的政策。我看问题不在这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城市家庭里又都是独生子女,要求孩子上大学,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努力满足这个需求,而不是抑制这个需求。何况你也抑制不了,国内不能满足,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大量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就流向海外。另外,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也才达到23%,农民孩子能上大学的还是少数。中等收入国家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一般都在40%以上,发达国家至少在60%以上。所以要从就业供给上想办法。

tujian.org

就业形势越严峻,越应该提升劳动力素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而是培养“性价比”更高的劳动力去获取更多就业机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比较观察,世界上已经走过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当年是否也遇到过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们的做法如何,能否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培林: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些差别,其一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虽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已经很低,但每年净增的人口还有700多万,新生劳动力数量很多,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的数量也还很多,所以就业需求还比较大。另一个差异是城乡差别大,发展方式还不是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更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说有什么启示的话,我想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国家要舍得在教育上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教育体系也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调整,教育要注意为就业服务。每个家庭为子女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自然期望有比较好的收益,教育不能无视这种预期。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要注意就业的需求。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出现劳动力短缺,所以转变发展方式是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而我们在很长一个阶段还不可能有技术和资本的比较优势,优势还是在劳动力上,只不过过去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低。随着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要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