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钢企以多种方式应对市场危机
2009-05-19

中图社北京1月7日电 题:中国钢企以多种方式应对市场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图社记者陈玉明 tujian.org

在艰难度过2008年下半年的钢铁市场危机后,中国钢铁企业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2009年的市场形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钢铁市场价格依然处于低位。国内著名钢铁资讯机构兰格钢铁网的市场监测显示,截至去年12月26日,全国钢材均价4553元/吨,比去年6月份中旬的历史高点回落40%左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市场供求看,目前我国钢材年产能已达到6.46亿吨,随着近两年新增钢铁项目的陆续投产,今年国内钢材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充。但需求方面则不容乐观。兰格钢铁网经济分析师陈克新认为,受国内外经济进一步减速大环境制约,2009年中国钢材需求增长将继续放缓;预计全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不会超过6亿吨,比上年增长10%以下,呈现继续减速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应对市场危机,中国钢企正采取各种措施,或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或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或努力融资缓解资金困难,或严控成本争取利润空间。

tujian.org

――开拓市场。以太原钢铁、泰山钢铁为代表的钢企强调对市场的开拓。太钢在日前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加强与钢贸商的沟通、联系,共同应对低迷的市场。泰钢则表示,将通过提升服务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大力拓展2009年的国际国内市场。 tujian.org

――“抱团取暖”。“抱团取暖”是当前钢企普遍采取的措施,除了宝钢与中船集团、海尔集团、世博会等签订合作协议外,首钢京唐日前也与施耐德电气签订了项目合同书;河北钢铁集团1月5日与省内的冀中能源集团、开滦集团、河北建工集团、华药集团、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河北物流产业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产业链涉及河北省内的钢铁、煤炭、建筑、能源投资、物流等领域,谋求协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营钢企也不例外,去年年底,唐山市39家民营钢铁企业重组成立了唐山渤海钢铁集团和唐山长城钢铁集团两大集团。前者以唐山国丰钢铁核心,产能1500万吨;后者以九江钢铁为核心,产能1300万吨。两大集团的成立共涉及39家民营钢企,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民营钢企的重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努力融资。融资领域也是近期钢企谋求新年发展的重要思路。本溪钢铁计划在1月13日通过建行和工行发行为期一年、额度3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山东钢铁集团近日分别与建行、农行、工商行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总额高达1110亿元的授信额度。河北钢铁集团也在1月4日获得建行提供的500亿元的授信额度。这些钢企通过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可获得资金支持,缓解钢企的经营压力,并有机会在新的一年利用兼并重组、技术升级、产品改造实现战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严控成本。严格控制内部成本特别是采购成本是钢企近期运营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首钢供应公司表示,去年下半年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采购成本,11月份95%以上的原燃料价格实现或低于指标要求,超额完成1734万元降成本的目标。八一钢铁计划2009年管理费用整体降10%以上,压缩非生产开支,降低原材料成本费用。

tujian.org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