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在大二时聆听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的授课,记得那次厉先生为我们讲授的内容,不是他在经济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也并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见解。厉先生彼时谈的,是其多年来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艰辛以及为人处事的要领。除此之外,厉先生还特地为我们推荐了十本必读的书籍,大体都是教大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当年,听完厉先生的授课,我以为厉先生既是学术上的泰斗,也不失为君子的典范,打心眼里对厉先生“高山仰止”,担心为先生“牵马坠蹬”都不够资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随着厉先生几大“语录”的问世,大家眼看着厉先生随波逐流地加入了主流“专家”的行列,不再顾及学术泰斗的分量和君子典范的作用,自顾自地堕落成为某个阶层的代言人之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厉先生曾说:“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至于为什么“贫富差距越大,社会才能进步”,厉先生在其“语录”中没有言明。厉先生研究了50余年经济学,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应该是独具慧眼,再加上其“为人处事”的一贯作风,我以为厉先生当不会发出这种无聊讨打之音。于是,我断言先生这次表态纯属一时失误,毕竟人无完人,谁能不犯点错呢。但遗憾的是,厉先生并未因此慎言缄口。“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当厉先生在十一届人大会议上再次郑重地提出自己的又一“建议”时,我最终对先生已完全失望,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以我等小民之辈的失望而欲掩盖先生身上的璀璨的光芒,实是比之螳臂挡车犹有不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所要说的是,以厉先生的威望和学识,大可以本分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辛勤耕耘,尽自己“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的一份责任。厉先生说话,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分量,须知厉先生“随便”一句口误和危计,有可能使全国数千万乃至数万万人受到严重影响,届时,如因先生的几话“戏言”而造成社会的大不安定,那先生的罪过大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厉先生的心思,我等不敢过多叵测,但猜想先生既身兼多份要职,对国际国内形势自然比我辈清楚。至于张五常、王旭明、茅于轼、赵晓之流的强烈“呼声”与刺耳之言,先生当有耳闻。与先生不同,从本质上来看,张五常、茅于轼两位“名人”实则是虚名,功未全成,名也未实就。这两位先生依靠平时的几声“怪叫”,是用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凝聚大家的目光的。诚然,他们的目的是达到了,但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那就是百姓的一片骂声。而厉先生则不同,厉先生现在已是功成名就,享誉海内,大可不必采用这种下三滥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名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常之流早已不是学者或者根本不是学者,但我承认他们是专家,既然这几年专家已经“变质”,发出的声音连普通老百姓都戏称为“砖家”,这顶帽子送给他们也无碍大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里面的道理,厉先生是懂的,自然,所谓主流“专家”们究竟想要干什么,厉先生比我们更加明白。以厉先生作比,实在是带有普通老百姓对厉先生的惋惜之意与珍惜之情,毕竟还有几亿工人与农民兄弟的日后生活与工作,还在指望厉先生呢。(程文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