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弹指一挥间,却是成都文化发展的一次次跃进。今(31)日,《成都文化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告会》即将举行。30年来,成都文化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复苏到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百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企业快速成长、文化产业迅速壮大的新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尤其是新世纪以来—— tujian.org 30年热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环境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金沙遗址在短短3年间从一片露天旷野变成了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博物馆,“金沙文化”成为一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名片。正是有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市)县文图两馆建设”、“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及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达标建设”等纳入了“民生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新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就是成都文化领域发生根本变化最明显的时期。成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现了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微观向管宏观、从行政管理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手段管理的转变。 tujian.org 以人为本成都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努力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才成都市培养和拥有了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文化人才队伍。话剧《坚守》创演团体成为了“全国抗震救灾英模集体”,张丽君、王毅、陈育新、谢辉、业丹、樊建川等为代表的文化文博人才,成功打造出金沙遗址博物馆、锦里、《金沙》音乐剧、建川博物馆聚落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0年的文化破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是成都文化发展的一次大考。“考场”上,成都文化以改革破题,在艺术生产上发力,从公共文化建设突破,实现了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壮大。尤其是今年遭遇“5·12”汶川大地震,成都文化人体现出了震不垮的四川精神,加快文化重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体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都市文化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由原来的27个精简到15个,在职总人数由改革前的2428人减少到改革后的1281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编在岗人员100%实现了聘任制、100%加入了社保。改革深入推进,有效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激发了文化单位的活力,成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艺术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作了音乐剧《金沙》、话剧《坚守》、魔幻杂技剧《魔幻金沙》等作品、节目数百部(个),20余个剧目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大奖。尤其是今年奥运会,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组织节目亮相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叩响了世界演艺的大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公共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完成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启动实施了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文化带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文化五项工程”。“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15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市级大型文化设施为龙头、县级文化设施为骨干、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成都市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成都图书馆被评定为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中第一家国家二级图书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文化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2005年成功申报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利用三年时间建成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已在2007年4月对外开放,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博物馆。中断了45年的成都大庙会于2003年恢复举办;音乐剧《金沙》创下了中国音乐剧观众人数和演出场次之最;由成都文化系统牵头打造的中国诗歌文化中心、“锦里”古街、建川博物馆聚落等已经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文化产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成都市文化局直属单位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化产业收入同比增长39.8%:“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及其所属三个中心全部落地成都;全市社会文化企业发展到7800余家;有6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占全国的4.5%和全省的54%;文化市场经营总收入54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遗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4A级旅游景区,中国皮影博物馆、中法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项目成功落地成都。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成都市考古队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部15项攻关难题和6项国家及部委科研项目;蜀绣、成都漆艺等17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功举办并有望长期落地成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文化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2年至今,全市文化系统共完成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外宾接待任务425项,组团230余次,赴4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接待文化交流团组193个、3000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文化重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今年“5·12”特大地震灾害面前,成都市文化系统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重建,文化恢复重建工作和其他各项文化工作快速推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话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快步伐实现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改革开放30年,成都文化快速发展,对今后有何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树喜(成都市文化局局长):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已经形成,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国家关于支持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为成都文化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全省全面加快灾后文化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刚刚在成都召开,成都如何围绕“两个加快”破题? tujian.org 朱树喜:以重建为突破口,在“十一五”期间,成都将基本建成以市级文化设施为龙头,以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等为骨干,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继续创新机制,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直属文艺院团和社会文化单位生产质优价廉、面向城乡的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产业重建,将配合相关部门出台灾后刺激文化消费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引导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受灾地区文化市场建设。还要下大力抓好震灾受损文物保护单位恢复重建工作,重点抓好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修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30年来,成都成功塑造了“金沙”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还有哪些文化元素将被“放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树喜:我们还将深度开发“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品牌。抓紧完成“锦里”二期、金沙遗址博物馆配套工程和诗圣文化园装修工程、永陵博物馆“锦水花间”等项目,形成开放型、多主体、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和发展一批文化创新能力强和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明年6月,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在成都举行,对成都文化遗产保护有怎样的意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树喜:旨在借此不断完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此外,成都还将推进《成都市大型古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立法进程,修改完善《成都市博物馆管理条例》。力争3至5年完成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打捆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启动实施了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文化带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文化五项工程”。“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15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市级大型文化设施为龙头、县级文化设施为骨干、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成都市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成都图书馆被评定为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中第一家国家二级图书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文化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2005年成功申报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利用三年时间建成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已在2007年4月对外开放,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博物馆。中断了45年的成都大庙会于2003年恢复举办;音乐剧《金沙》创下了中国音乐剧观众人数和演出场次之最;由成都文化系统牵头打造的中国诗歌文化中心、“锦里”古街、建川博物馆聚落等已经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文化产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成都市文化局直属单位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化产业收入同比增长39.8%:“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及其所属三个中心全部落地成都;全市社会文化企业发展到7800余家;有6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占全国的4.5%和全省的54%;文化市场经营总收入54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遗产保护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4A级旅游景区,中国皮影博物馆、中法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项目成功落地成都。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成都市考古队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部15项攻关难题和6项国家及部委科研项目;蜀绣、成都漆艺等17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功举办并有望长期落地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