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月29日,上海申花队球员孙吉(右)与队友在训练前慢跑热身。近日,为备战2009年3月开始的亚冠联赛,上海申花足球队来到昆明红塔体育中心展开为期4周的高原集训。中图社记者 邹峥 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已经到中国联赛“淘金”两年的澳大利亚球员格里菲斯而言,无疑是“幸福”的——虽然他今年所效力的辽宁队已经从中超联赛降级,但被戏称为“澳洲大炮”的格里菲斯却很快找到了新工作,成为了北京国安为新赛季所敲定的首名外援。对于格里菲斯加盟国安,大多数京城媒体都认为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既增强了国安的锋线实力,又符合中国足协新的外援引进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类似于这样的“双赢”结果,能否在新赛季的中超联赛外援引进中普遍出现,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事实上,自中国足协在上周确定“3 1”(每个俱乐部可以引进4名外援,其中须有1名亚洲外援)的新赛季中超联赛外援新政以来,各中超俱乐部对此反响不一,既有举手欢迎进而积极实施的,也有按兵不动冷眼旁观的,更有忧心忡忡心存质疑的……对于志在通过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来进一步提高水平的中超联赛而言,此番出台的外援新政也许还是一把福祸相倚的“双刃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 1”模式缘何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1994年国内足球联赛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外援就成为了中国足球联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994年,上海申花引进了俄罗斯外援萨沙和瓦洛嘉,拉开了中国足球联赛引进外援的序幕。随后几年,来中国联赛踢球的外援日渐增多。在2004年甲A联赛改制为中超联赛后,外援在中超各队中的位置愈发重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统计,在今年的中超联赛中,16支队伍一共使用了73名外援,绝大多数队伍都引进了4名外援,个别队伍还用过5个外援。73人的外援数量,也创下了联赛职业化改革以来的最高纪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外援数量的增加相对应,中国足协的外援引进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中——从最早的单限人数到后来的外籍守门员“禁令”;再到2006年确定的各俱乐部可以引进4名外援,但只能同时上场3人的规定;直到随后出台的联赛中期可以更换外援的规定等。如今,中国足协又确定了新的外援引进政策——不但允许各中超俱乐部拥有4名外援,还可以同时上场比赛。唯一的限制就是这4名外援中必须要有1名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球员。此外,各俱乐部中途更换外援的人数也会适度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中国足协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引援政策,除了增加中超联赛观赏性和竞争性的考虑,更主要的是要与明年开始实行的亚冠联赛外援“3 1”模式相接轨。今年10月,亚足联对亚冠联赛的赛制进行了调整,做出了2009赛季的亚冠联赛实施外援“3+1”(即3名亚洲以外球员加1名亚洲球员)的决议。由于明年将有4支中超球队出现在亚冠赛场上,因此亚足联的这一决定对于中超球队的影响显而易见。为此,中国足协专门研究并推出了外援新政,其目的是为了中超球队在引援上更好地准备亚冠联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记者了解,新的引援政策已经在中国足协的工作会议上得到通过,将在近期内正式下发到各中超俱乐部。而包括国内球员转会在内的其余转会细则,将在随后进行的联赛工作会议中再行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引援改制反应不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3 1”的外援新政,中国足协内部是相当看重的。一位足协联赛部人士表示:“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其实并不只是为了明年参加亚冠联赛的球队,而是有助于今后参加亚冠的所有球队。从长远来看,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对所有中超球队都是有利的。”不过,各中超俱乐部对于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却是看法不一,整体而言各有利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获悉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后,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等将要参加下赛季亚冠联赛的中超球队反应很快,纷纷开始按照新政策接洽外援。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北京国安已经签下格里菲斯外,上海申花和天津泰达寻找“3 1”中的“1”即亚洲外援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据悉,澳大利亚、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外援将是这两队的重点引进对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上海、北京等即将参加亚冠的球队,刚刚升入中超的重庆力帆对于外援新政也表示欢迎。力帆俱乐部总经理陈宏认为这项规定将有利于力帆实现新赛季的保级目标,“目前很多亚洲球员特别是西亚球员,其水平来中超踢球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有4名外援同时上场,对于我们在中超保级非常有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也有一些俱乐部对于外援新政持谨慎态度。本赛季的联赛冠军山东鲁能在引援上就一直按兵不动。鲁能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韩公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鲁能的引援标准是“宁缺勿滥”:“如果没有好的亚洲外援,我们宁可放弃这个引援名额。我们的外援引进最早也要明年1月上旬才会有结果。”而某南方俱乐部的负责人更是直言表示,增加外援数量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烧钱”竞争,“现在俱乐部的运营本来就不容易,我们可没有那么多钱去折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随着大量外援的涌入,国内球员特别是年轻球员的发展空间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也是引援改制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自2004年中超联赛诞生至今,5个赛季的中超联赛“射手王”,有3次被外援所占据。本赛季,射手榜前10位里有8名外援,前20位里有14个“老外”,16支中超球队里有12支的外援成为队内最佳射手……这样的局面,直接造成了目前国家队“寻枪”困难,长时间陷入“锋无力”的尴尬。 tujian.org 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进行,“请进来,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界的共识。但如何把握好“请进来,走出去”的“度”,的确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援新政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查遗补漏,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数。事实上,自中国足协在上周确定“3 1”(每个俱乐部可以引进4名外援,其中须有1名亚洲外援)的新赛季中超联赛外援新政以来,各中超俱乐部对此反响不一,既有举手欢迎进而积极实施的,也有按兵不动冷眼旁观的,更有忧心忡忡心存质疑的……对于志在通过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来进一步提高水平的中超联赛而言,此番出台的外援新政也许还是一把福祸相倚的“双刃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 1”模式缘何出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1994年国内足球联赛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外援就成为了中国足球联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994年,上海申花引进了俄罗斯外援萨沙和瓦洛嘉,拉开了中国足球联赛引进外援的序幕。随后几年,来中国联赛踢球的外援日渐增多。在2004年甲A联赛改制为中超联赛后,外援在中超各队中的位置愈发重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统计,在今年的中超联赛中,16支队伍一共使用了73名外援,绝大多数队伍都引进了4名外援,个别队伍还用过5个外援。73人的外援数量,也创下了联赛职业化改革以来的最高纪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外援数量的增加相对应,中国足协的外援引进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中——从最早的单限人数到后来的外籍守门员“禁令”;再到2006年确定的各俱乐部可以引进4名外援,但只能同时上场3人的规定;直到随后出台的联赛中期可以更换外援的规定等。如今,中国足协又确定了新的外援引进政策——不但允许各中超俱乐部拥有4名外援,还可以同时上场比赛。唯一的限制就是这4名外援中必须要有1名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球员。此外,各俱乐部中途更换外援的人数也会适度增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中国足协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引援政策,除了增加中超联赛观赏性和竞争性的考虑,更主要的是要与明年开始实行的亚冠联赛外援“3 1”模式相接轨。今年10月,亚足联对亚冠联赛的赛制进行了调整,做出了2009赛季的亚冠联赛实施外援“3+1”(即3名亚洲以外球员加1名亚洲球员)的决议。由于明年将有4支中超球队出现在亚冠赛场上,因此亚足联的这一决定对于中超球队的影响显而易见。为此,中国足协专门研究并推出了外援新政,其目的是为了中超球队在引援上更好地准备亚冠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记者了解,新的引援政策已经在中国足协的工作会议上得到通过,将在近期内正式下发到各中超俱乐部。而包括国内球员转会在内的其余转会细则,将在随后进行的联赛工作会议中再行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引援改制反应不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3 1”的外援新政,中国足协内部是相当看重的。一位足协联赛部人士表示:“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其实并不只是为了明年参加亚冠联赛的球队,而是有助于今后参加亚冠的所有球队。从长远来看,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对所有中超球队都是有利的。”不过,各中超俱乐部对于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却是看法不一,整体而言各有利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获悉新的外援引进政策后,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等将要参加下赛季亚冠联赛的中超球队反应很快,纷纷开始按照新政策接洽外援。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北京国安已经签下格里菲斯外,上海申花和天津泰达寻找“3 1”中的“1”即亚洲外援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据悉,澳大利亚、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外援将是这两队的重点引进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上海、北京等即将参加亚冠的球队,刚刚升入中超的重庆力帆对于外援新政也表示欢迎。力帆俱乐部总经理陈宏认为这项规定将有利于力帆实现新赛季的保级目标,“目前很多亚洲球员特别是西亚球员,其水平来中超踢球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有4名外援同时上场,对于我们在中超保级非常有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也有一些俱乐部对于外援新政持谨慎态度。本赛季的联赛冠军山东鲁能在引援上就一直按兵不动。鲁能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韩公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鲁能的引援标准是“宁缺勿滥”:“如果没有好的亚洲外援,我们宁可放弃这个引援名额。我们的外援引进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