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合肥12月29日电(记者代群)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12月22日,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发布了该学会评选的2008年度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小组的研究成果“量子中继器的实验实现”榜上有名。这标志着我国量子信息实验研究继续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评述量子计算新进展时,该文指出:“虽然我们不能指望2009年就能用上量子计算机,但是在2008年,物理学家们向这个目标迈出了重要的步伐。8月份,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即潘建伟领导的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实现了第一个‘量子中继器’,借助此种设备量子通信可以达到任意遥远的距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于2008年8月28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由于量子中继器在量子信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自然》杂志为此专门向有关科学新闻媒体发布了题为《量子推动》(Quantum Boost)的新闻稿。同时,《自然》网站在该期“本周新闻”头条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题为“量子通信可以到达遥远距离”,并引用著名量子物理专家马瑞克朱可夫斯基(Marek Zukowski)的评述:“该项研究工作对量子中继器方案进行了原理性的验证,他们的工作处在量子信息研究的前沿”。之后,欧洲物理学会、德国物理学会等网站对该工作作了相关报道,并被诸多欧美的科研、科普网站转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欧洲物理学会每年从当年国际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评选十个左右作为年度重大研究进展,通常被称为“年度十大进展”,备受国际物理学界广泛关注。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多次被欧洲物理学会或美国物理学会评为“年度十大进展”,表明该研究团队在相关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这为我国未来量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