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内蒙古海拉尔12月29日电(记者张汨汨 王经国 陈君)初到伊木河边防连时,邓宝华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半大孩子。一晃11年过去,如今,他的儿子已经有3岁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伊木河号称是“全国最冷的地方”。这个位于中国雄鸡版图“后脑勺”上的小小哨卡,一年中最低气温能达到-57℃。“一提起伊木河,呼伦贝尔所有叫苦的连队都得噤声。”邓宝华说,有一年有人从内地捎来的温度计,结果刚一拿到院子里就冻裂了——因为水银的凝结点是-39℃。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沙盘上看,伊木河哨卡被淹没在汪洋一般的原始森林里。当地每年的无霜期只有80天,10月份就大雪封山,有小半年要过与世隔绝的日子。这里最冷的天气,叫“冷得冒白烟”,即便天上阳光灿烂,山林间仍飘荡着一层白色的雾霜。晚上一个小时的夜岗站下来,冻得人“骨髓里都是凉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以经常有人问邓宝华:“那么苦的地方,你怎么能熬那么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种地方,你想‘熬’,那是‘熬’不住的。”邓宝华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呼伦贝尔军分区的艺术节上,我们看到了邓宝华和他的战友们送来的作品:桦树皮做的烫画“嫦娥奔月”,蛋壳上刻出的“十二生肖”,还有根雕、摄影、工笔画、卵石画,以及墨意淋漓的书法:“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件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制作精美,技艺娴熟,几可达到“专业水准”。军分区的宣传干事孙鹏说:“你们看到的还只是二流作品,真正的好作品战士们都自己留着,才舍不得往上送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邓宝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他今年最满意的几幅桦树皮烫画,都送给了即将退伍的战友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伊木河白桦树多,能剥下宣纸一样的桦树皮来,我们就用烙铁在上面烫画。森林里烂树根多,我们巡逻时就捡回来,大家围在一起研究像个什么,再拿小刀抠抠洗洗,涂清漆,上底座,就成个作品了。”邓宝华说。 tujian.org 还有卵石画、蛋壳画、植物标本画……他原先有一些书法和绘画的底子,在连队“经干部一鼓励”,琢磨出一套套的“玩艺”。 tujian.org 除工艺美术,连队还有自己的小乐队,萨克斯、架子鼓、吉他……“我们有个蒙古族的排长叫孟和布仁,弹吉他唱歌特别棒,谁想学就教谁。”邓宝华说,而他自己,则是擅长快板和山东快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军分区还给伊木河的官兵配了卡片式数码相机,鼓励大家搞摄影。“林区的景色太美了,基本拿相机一‘框’就是好照片。”孙鹏说,“我们再级级评比,以比促练,现在,连队有不少摄影高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孙鹏讲,边防连队搞特色文化,还是近10年的事,刚开始有人不认可,认为让当兵的搞琴棋书画是“扯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一搞起来,效果特别好,战士们喜欢得不行,连队巡逻出操,那个精气神立刻就不一样了。最初只在伊木河搞,后来所有团队都眼馋。”孙鹏说,现在军分区几个边防团,个个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环境虽封闭,不能让战士们天天憋着。要让战士玩起来、动起来。生活充实了,精神状态就好。”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胡风柱说,“我们无论修多么先进的营房、配多么新式的巡逻车,哨所偏僻、荒凉的大环境仍然改变不了。要跟环境抗衡,就要给战士一颗充实的心。”用军营里一句流行的话讲,就是“苦干,却不苦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伊木河边防连,已经连续六年被内蒙古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战士们捡卵石铺成花园小径,在院子里种上草坪,在木雕、怪石上刻下格言,修建“木石文化长廊”。仅仅80天的无霜期,他们种出了蜜甜的西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